約旦的會面塵埃落定,紙面上的協議墨跡未干,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將一支攜帶裝備的武裝小隊,悄無聲息地送入戰火紛飛、各方勢力犬牙交錯的敘利亞,其難度不亞于在雷區中穿行。每一個選擇,都關乎生死。
“毒蛇”站在臨時設立在約旦邊境城鎮阿爾拉姆塔的安全屋內,目光落在鋪在簡陋木桌上的大幅區域地圖。這是一張由衛星影像、情報標注和“烏鴉”提供的零星地下路線信息拼接而成的作戰圖,上面用不同顏色的記號筆勾勒出幾條可能的滲透路線。
最終的選擇,并非單一路徑,而是一條充滿變數的組合路線,旨在利用各方勢力的盲區和復雜的自然地形。
第一階段:合法的偽裝與隱秘的跨越(約旦
->
伊拉克)
先遣隊總計十五人,由“毒蛇”親自率領。成員構成復雜而精干:包括四名“暗影”核心行動人員(經驗最豐富,負責指揮、通訊和關鍵決策),六名來自克倫斯基“野狼”pmc的東歐老兵(提供主要的戰術武力),以及五名在非洲戰場上表現出色、適應嚴酷環境的非洲裔雇傭兵(負責偵察、負重和外圍警戒)。他們全部換上了混雜的、沒有任何標識的平民服裝或常見的戶外探險裝備,武器和主要裝備被拆卸后,精心隱藏在一些經過改裝的、看起來像是運輸工業零件或二手電子產品的木箱和帆布袋中。
他們并未選擇風險極高的直接穿越敘利亞邊境,而是利用了伊萬娜通過金錢在約旦和伊拉克邊境管理部門撬開的微小縫隙。一支由三輛破舊皮卡和一輛中型廂式貨車組成的“國際人道主義物資運輸車隊”,帶著偽造得幾乎可以亂真的文件和某個并不存在的非政府組織(ngo)標識,在支付了“特別通行費”后,相對順利地通過官方口岸,進入了伊拉克西部安巴爾省的荒漠地帶。
這里雖然同樣不太平,但相比直接進入敘利亞,管控相對松散,而且為下一步行動提供了更大的迂回空間。
第二階段:荒漠中的幽靈(伊拉克西部)
車隊沒有前往任何城鎮,而是按照素察通過加密信道發送的gps坐標,駛入了一片廣袤無垠、人跡罕至的荒漠。這里是isis曾經活躍后又潰散的地區,政府控制力薄弱,只有零星的貝都因游牧部落和不知名的武裝團伙偶爾出沒。
白天的烈日將沙石烤得滾燙,熱浪扭曲著視線。夜晚則氣溫驟降,寒風刺骨。車隊晝伏夜出,依靠高性能的衛星導航和夜視設備在黑暗中潛行。他們避開了已知的定居點和主要道路,像一群沙漠中的幽靈,悄無聲息地向西北方向,也就是敘利亞邊境靠近。
在這個過程中,“電工”托馬斯·雅各布(作為先遣隊的技術專家)不斷調試和監控著通訊設備,確保與遠東基地和即將前往的敘利亞目標區域保持斷續但穩定的聯系。同時,小型無人機被秘密釋放升空,在極限距離上對前方路徑進行偵察,規避可能的巡邏隊或武裝分子營地。
一名來自“野狼”的狙擊手,“幽靈”揚·斯沃博達的徒弟,以其鷹隼般的眼神,在一次短暫的日間休整中,提前數公里發現了地平線上揚起的塵土——那是一支不明身份的武裝車隊。先遣隊立刻熄火,車輛利用天然沙丘進行偽裝,所有人員隱蔽,直到那支車隊沿著另一條路線轟鳴而過,并未發現他們的蹤跡。
這種與危險擦肩而過的經歷,在整個滲透過程中如同家常便飯。
第三階段:穿越“縫隙”(伊拉克
->
敘利亞)
靠近敘利亞邊境,氣氛陡然變得更加緊張。地圖上標注的,不再是明確的國界線,而是一片被稱為“縫隙”的、權力真空的三不管地帶。這里沒有正規的邊防檢查站,只有流動的武裝分子、走私販子和各方勢力布設的零星觀察哨。
根據“烏鴉”提供的情報和拉希德通過秘密渠道傳遞過來的信息,“毒蛇”選擇了一條并非最便捷、但被認為是目前相對“安全”的走私通道。這條通道需要穿越一段干涸的河床(瓦迪),繞過幾個由不同派別控制、但夜間警戒相對松懈的小型據點。
在一個沒有月亮的深夜,先遣隊棄車步行。沉重的裝備被分攤到每個人身上,車輪印被仔細掩蓋,廢棄的車輛內部被設置了詭雷,以防被追蹤或利用。他們排成松散的戰術隊形,如同暗夜中流動的沙粒,沉默地踏入干涸的河床。
空氣中彌漫著塵土和一種無形的壓力。耳邊只有風聲,以及自己沉重的呼吸和心跳聲。夜視鏡中,世界是一片單調的綠色,任何異常的熱源或移動都可能意味著致命的威脅。
帕維爾·諾瓦克(“野狼”突擊手)和一名非洲老兵擔任尖兵,走在隊伍最前方,他們的感官提升到極致,仔細分辨著每一塊巖石的陰影,每一絲風帶來的異響。
突然,帕維爾猛地舉起拳頭,整個隊伍瞬間靜止,如同被按下了暫停鍵。他通過手勢示意:前方一點鐘方向,河床拐彎處,有微弱的火光和隱約的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