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州位于赟州的西南方,距關州更遠,陸行舟松了口氣:“好?!?/p>
兩人分開回城,到了酉時,陸行舟帶上千里馬和青鋒劍,跟溫竟良會和。
溫竟良看見千里馬那威風凜凜的模樣,不由贊道:“好馬?!彼磉呉灿幸黄ヱR,不過那是他在赟州臨時買的,雖然也是腳力強健的好馬,但那是遠遠比不上陸行舟這匹馬的。
陸行舟但笑不語,他背上還有把好劍呢。
溫竟良說:“事不宜遲,走吧。”
這日雪停了,余暉薄薄地鋪下來,映得地上的雪泛著暖光,溫竟良與陸行舟二人飛身上馬,往寂州疾馳而去。
【??作者有話說】
①朱熹《勸學詩》
②杜荀鶴《題弟侄書堂》
第79章陰差陽錯-1
溫竟良與陸行舟日夜兼程地趕路,到了寂州之后,兩人在客棧中足足睡了兩日兩夜,這才養足精神,之后溫竟良正式傳授陸行舟劍法。
此時陸行舟早已告知溫竟良自己的真名,溫竟良便像大多數人那樣,稱呼他為“小舟”。
溫竟良的成名劍法是“五更劍”,他跟陸行舟解釋這套劍法名字的來歷:“這套劍法講究快速、準穩、狠辣,如果我想要某個人三更死,那么這人便活不過五更,因此稱為‘五更劍’。我又懶得給自己的劍取別的名字,所以這把劍也叫做‘五更劍’了,久而久之,江湖上的人便稱呼我為‘五更劍’了。”
這個名字居然是這么來的,陸行舟說:“師父,那日在韋府的時候,你使出的劍法便是‘五更劍’嗎?”
溫竟良搖頭:“那日我使出的劍法,名為‘冬春劍法’,主要使出了‘冬春劍法’中的冬劍法‘冬催老’?!?/p>
“冬春劍法”一套兩式,分別為“冬催老”和“春逐行”,兩套劍法的精妙之處是一樣的,對敵的時候,都是逼迫對手讓背后的空門大開,手上的劍好像吸住了對方的脊柱,無論對手想要如何甩脫,只要雙方的功力相差不大,或者對手找不到真正的破解之法,“冬春劍法”都能緊緊貼住對方的腰背,將對手逼入險境和絕境,使對手打得十分被動。
兩式劍法的不同之處是,“冬催老”會更加暴烈,一個“催”字用得絕妙,以疾風暴雨之勢打擊對手,先催人老,再催人死。而“春逐行”則溫緩許多,它以和風細雨的方式慢纏對手,姿態更加美妙瀟灑,不過威力跟“冬催老”比起來,不減多少。
溫竟良要殺人的時候,一般用的是“冬催老”,但若只是跟人比試或者練劍,他多半會用“春逐行”。
陸行舟想,任務只是讓他精進劍術,學一門新的劍法,可沒指定讓他學什么劍法。他憑著自己的心意出發,說:“師父,我想學‘春逐行’,可以嗎?”
溫竟良問:“為什么?”
陸行舟實話實說:“我不殺人,‘五更劍’和‘冬催老’對我而言太過殘暴?!?/p>
溫竟良說:“平日里你不愿意殺人,我可以理解。但如果別人想要殺你,你也不殺人嗎?”
陸行舟說:“如果我的功力比對手厲害,那我會讓他受點傷,威脅他不要再找我麻煩,不然后果自負。如果我的功力沒有對手厲害,對手想要殺我,我也沒辦法?!?/p>
“你讓他受點傷,他好了之后,下回又來殺你,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我還沒遇過這種情況,如果有人無緣無故,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要殺我,我也不知道我的做法是什么。”陸行舟聳了聳肩,“我想,等我真的碰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我才能知道我會怎么做?!?/p>
“別人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是人若犯我我也‘放’人。”溫竟良感嘆一句,“沒想到我居然收了個你這樣的徒弟?!?/p>
陸行舟聞言笑道:“師父已經答應收我為徒,可萬萬不能反悔?!?/p>
溫竟良牽了牽嘴角:“罷了,各人有各人的路,只要你做個好人,那我就不會后悔當日的決定。我這就給你傳授‘春逐行’劍法?!?/p>
學會“春逐行”劍法之后,陸行舟現有的內功、輕功和劍法都算上乘,偶爾在練劍的時候,他能感到自己進入了“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①的境界。那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也是一種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才能激發出來的感覺,這種感覺來得玄乎,全憑運氣,不是陸行舟能強求的。所幸陸行舟也不奢求能時刻體驗到這種感覺,他知道正是因為稀少,所以這種感覺才如此珍貴,他珍惜每一次“天人合一”的緣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