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近深秋時節(jié),潭邊的野草早已枯黃。
沿溪繼續(xù)前行約二十分鐘,水流漸漸匯入錢塘江支流。
百余米寬的江面在暮色中泛著粼粼寒光,岸邊的蘆葦叢高達兩米有余,枯黃的蘆花在風中搖曳,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
蘆葦之間偶爾能看到幾只覓食的白鷺,悠然自得地在淺灘邊踱步。
又行五百余米,一處地形讓丁辰眼前一亮。
三面蘆葦環(huán)繞,面江一側(cè)略微開闊,腳下是一片三四十平的空地。江水在此處形成回灣,水流平緩,難見船只經(jīng)過。最妙的是,這里距最近的公路足有兩里以上,就算修煉時動靜大些,傳到外邊也早成了風聲。
“這地方不錯。“丁辰滿意地點點頭,隨后將早就準備好的防潮墊鋪在地上,打開老鄭給的木盒,取出那份調(diào)息口訣仔細研讀。
這是一份謄抄本,紙張泛黃,字跡工整。觀其內(nèi)容皆為簡體漢字書寫,顯然是經(jīng)過近代人轉(zhuǎn)譯的。
丁辰眉頭微蹙,心中略感遺憾——若是有靈文版,以他如今的神念之力,只消掃過一遍就可直接掌握精要。不過現(xiàn)在這版本雖失去幾分真意,但主脈仍在,也算難得。
這份口訣詳細描述了一種獨特的內(nèi)練法門。通過調(diào)節(jié)呼吸的節(jié)奏與深淺,引導氣息流轉(zhuǎn),像是在體內(nèi)編織一張細密的能量之網(wǎng)。
修煉有成后,身體素質(zhì)將全面增強,并能大幅提升五感敏銳度。
呼吸之間,耳力可察方圓百步的風吹草動,目力能在昏暗處分辨細微色差,就連指尖觸碰都能感受到物體表面最細小的紋理。
但,調(diào)息訣講究循序漸進,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才能逐漸顯現(xiàn)其神異之處。這注定是條漫長的修行之路。
十幾分鐘后,丁辰基本理解了這套修煉方法的要旨。
他閉目嘗試,發(fā)現(xiàn)入門并不如想象中困難,分神訣的修煉似乎讓他的思維日益敏捷清晰。
正當他準備深入探索時……
“喵~”
口袋里的手機突然震動起來。
“兄弟,你上次描述的那類東西,還真有個老物件,跟你說的特征很像。剛收過來,要不要來看看?“
是前段時間在城西古玩市場認識的商人——老周。
為了尋找靈物,丁辰最近幾乎走遍了整個杭城的大小古玩攤。
青玉、寒鐵、沉木。。。。。。他一件件仔細查看,神念掃過時,大多都毫無反應。直到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一枚殘破的銅鏡引起了他的注意——當神念掠過銅鏡表面時,竟能感受到微弱的共鳴。
也正是那天他認識了老周。這個看起來四十出頭的男人,在古玩行當已經(jīng)摸爬滾打二十多年。
熟絡之后,丁辰向他描述了自己要找的東西:不論材質(zhì),但多半年代久遠,表面往往會有些特殊的紋路或者圖案,最重要的是——這些老物件有個特別的地方。
丁辰指了指那面殘破的銅鏡,“比如這面鏡子,你把手掌靠近它,有時能感覺到一絲若有若無的涼意,就像靠近一塊冰,但實際摸上去卻是常溫。我找的就是這種、會讓人產(chǎn)生感官錯覺的古物。“
當時,他只是隨口一說,只當留個心眼,沒想到真就有了著落。
“老周,東西在哪?“
“我這會在我自家的門店里,剛好碰上個老主顧來交易字畫。東西就在我手里,還沒有找人掌過眼,你要是感興趣,得抓緊,大家全憑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