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膛里還有通紅的余燼,
張月用火鉗撥開灰,
將和好的煤泥一鏟一鏟地壓實在爐火上,
不用壘得太高,均勻地覆蓋一層。
這樣做,明火會很快熄滅,但底下的煤泥會在余溫下被慢慢引燃,
進行一種緩慢的、沒有火焰的陰燃狀態,
可以持續不斷地釋放熱量長達數小時甚至一整夜。
這不僅能維持洞內的溫度,驅散濕氣,更能極大地節省寶貴的煤炭和木柴儲備。
怕山洞濕度太大導致引火困難,張月和張母又帶著振振,開始搬運柴火。
他們將干燥的木柴一批批地挪到灶臺附近那面溫暖的墻壁邊,整齊碼放,
利用爐灶的余溫對其進行烘烤,確保隨時都有干柴可用。
儲存的干菜、臘肉、臘腸也被暫時從溫度較低的儲藏區轉移出來,
小心地掛在灶臺遠處上方提前拉好的繩子上,或者放在靠近灶臺的石臺上。
既可以利用微熱的熱量驅趕潮氣,防止發霉變質,
又不會靠得太近而被烤壞。
許父也沒閑著,他和許陽清理出一塊角落,翻找著儲物區。
“得把之前備的速干水泥找出來,”
許父對許陽說,
“萬一過幾天雨下得沒完,這老山洞哪個縫隙開始滲水,咱們還能有點東西趕緊糊上,省得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半夜還得起來倒盆接水。”
張父則是有條不紊的開始收拾他的小藥材庫。
以前圖方便,一種藥材往往就裝在一個大袋或大罐里,
取用時反復開封,很容易讓潮氣侵入剩余部分。
這次他決定采用“小單位分裝”的策略,
這是最大限度減少整體暴露、防止交叉受潮的有效方法。
他用張月早早就準備好的各種型號的透明打包袋將各類藥品分袋包裝,
忙完這一切再裝回藥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