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則負責將母親挑選好的木柴折斷或拖拽,然后用繩子綁好后直接運送到山洞里。
她們配合默契,不多言語,效率也很快。
許陽和張父負責拖拽那些已經枯死的干透了的小樹。
但樹也樹也不一樣,他們找的多是又不容易受潮又耐燒的樹。
兩人一組,將樹拖拽至山洞,
循環往復。
索菲亞一家則是繼續充當哨兵,監聽著周圍的一切聲音。
收集到的柴火被源源不斷地運回山洞。
前洞靠近洞口的挨著索菲亞一家的小炕前一片區域作為柴火堆放點。
松針這類引火物被小心地堆放在干燥的角落,用防水布蓋好,防止返潮。
粗細不等的木柴則被按照種類和粗細,整齊地碼放成垛。
許陽還來不及將拖拽回來的樹分解成柴,
就帶著許振振,趁著還沒徹底冷下來,再次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的補充收集,專門針對那些耐燒的硬木塊和更多的松針。
他們的未雨綢繆,很快就被證明是無比正確的。
就在他們最后一次補充柴火后不久,一個清晨,張月推開石門準備去后洞時,不禁發出了一聲低低的驚呼。
只見洞口附近的巖石上、枯草葉上,覆蓋著一層薄薄一層白色的霜。
山洞內,幸虧有厚厚的石壁阻擋,溫度下降不那么劇烈,
但大家依舊感覺到了氣溫的下降,
大家不約而同地穿上了秋褲,并在外頭套上厚實的衣物。
許陽走到柴垛前,伸手撫摸著那些干燥的木柴,心中充滿了慶幸。
此時他也終于有時間,
來處理這些被他拖拽進山洞內,還沒有來得及進行“分解”的干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