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里頭是空的,得把這些殘留的軟組織都刮干凈,不然以后會發(fā)臭。”
清理干凈的獠牙被放在大鍋里用水煮沸,加入些草木灰。
煮一煮,能去去腥氣,也能讓材質(zhì)更穩(wěn)定些,不容易開裂。
煮好的獠牙撈出來晾涼,接下來就是最考驗耐心和手藝的步驟:
塑形與打磨。
山洞里響起了持續(xù)的“沙沙”聲。
許陽負責粗磨,他用找到的幾塊不同粗糙程度的砂巖,
先將獠牙彎曲的外側(cè)一點點磨平,做出刀背的雛形,然后將內(nèi)側(cè)較平的弧面打磨出刀刃的大致斜面。
這是個水磨工夫,需要不斷沾水,保持石料和牙面濕潤,防止過熱損壞材質(zhì)。
許振振在一旁看得手癢,也拿起一塊細些的砂巖,學著父親的樣子,在一根較小的獠牙上小心地磨起來。
沒一會兒,他的胳膊就酸了,呲牙咧嘴地甩著手。
“急啥?”許陽頭也不抬,
“慢工出細活。你看,要順著牙的紋理磨,逆著來容易崩茬。”
許父則搬出他那個工具箱,里面有一些鋼銼、砂紙。
他接手了細磨和精修的活兒。
先用鋼銼仔細修整刀刃線的弧度,讓切割面更加流暢,然后用從粗到細的砂紙,蘸著水,一遍遍地打磨牙面。
隨著他的動作,獠牙原本粗糙的表面漸漸變得光滑,顯露出內(nèi)部致密而美麗的紋理,像凝固的牛奶,又帶著些微透明的質(zhì)感。
“爺爺,這要磨到什么時候才算好?”
許振振忍不住問。
許父舉起手里初具雛形的牙刀,對著光看了看:
“磨到用手摸著,感覺不到任何刮澀,像摸最光滑的石頭一樣,就行了。”
趁著這個功夫,張母許母和張月則是找來了存放多年的熟皮子,比劃著獠牙刀的尺寸,準備制作刀鞘。
先用油仔細浸潤皮料,讓它變得柔軟堅韌,
接著用結(jié)實的線準備縫合。
“媽,這刀鞘口上,是不是得加個皮絆子,方便掛在腰上?”
張月比劃著。
幾天后,四把獠牙刀終于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