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數日的深夜會議,總裁辦公室的白板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方案草圖。在經歷了無數次推倒重來后,林羽和阿姨秘書團終于構思出了一個既能獲得商業巨頭資源支持,又能最大限度保持自主權的創新合作方案。
這個被命名為雙軌制合作的方案核心,是成立一家獨立運營的合資子公司。商業巨頭以資金和資源入股,占比49%,林羽團隊以品牌和運營能力入股,占比51%。子公司設立獨立的決策委員會,林羽擔任主席,擁有最終決策權,但同時設立透明的信息共享機制,定期向母公司匯報運營情況。
周一清晨,當林羽將這個凝聚了眾人心血的新方案在團隊內部提出時,卻意外地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討論。
李靜第一個表達了擔憂。她推了推金絲眼鏡,眉頭緊鎖:從財務管控角度,成立合資子公司意味著要建立全新的財務體系、審計流程和預算管理制度。我們現有的團隊已經超負荷運轉,再加上這些新增的工作量,我擔心會影響到現有項目的運營質量。她拿出一份詳細的工作量分析報告,光是財務對接這一塊,每月就需要額外投入200個工時。
秦悅點頭附和,語氣凝重:更重要的是風險管控。與商業巨頭合作就像與狼共舞,他們隨時可能憑借強大的法務團隊在條款中設置陷阱。一旦子公司運營出現任何紕漏,對方很可能借此要求增持股份甚至接管控制權。她列舉了幾個業內類似的案例,每個都讓人心驚肉跳。
張姨從成本角度補充道:合資公司的利潤分配機制也很復雜。我們要確保在扣除運營成本、研發投入和再發展基金后,實際到手的利潤不會因為復雜的核算方式而縮水。否則,就像是在為他人做嫁衣。
面對阿姨們的質疑,林羽站在白板前,目光堅定:我完全理解各位的擔憂。但請想想,如果我們僅靠自身積累緩慢發展,很可能錯過市場擴張的最佳窗口期。他調出市場分析數據,目前已經有三家競爭對手在籌備類似項目,其中一家已經獲得了國際資本的支持。
他走到每位阿姨面前,誠懇地說:管理體系的搭建確實復雜,但我們可以分階段實施;風險管控方面,我建議聘請獨立的法務顧問團隊;利潤分配問題,我們可以設置保底分紅條款。說到這里,他微微一笑,別忘了,我們可是經歷過更大風浪的團隊。
蘇瑤一直安靜地聽著,此時緩緩開口:小林的戰略眼光我很認同,但阿姨們的顧慮也非常實際。我認為關鍵在于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既抓住發展機遇,又做好風險防范。她建議道,或許我們可以先設立一個試點期的過渡方案,用三個月時間驗證合作模式的可行性。
林羽向蘇瑤投去感激的目光:蘇姨這個建議很好。我們可以設置階段性目標,達成預期后再全面推行。他立即做出部署:李姨和秦姨負責研究管理體系搭建的具體實施方案;張姨聯系財務和法律專家,制定詳細的風險防控機制;蘇姨幫我準備談判材料,我們要把這個方案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
接下來的日子里,團隊進入了高強度的工作狀態。李靜和秦悅帶領小組研究了十幾個成功案例,咨詢了五位行業專家,甚至秘密聯系了一位有過類似合作經驗的企業家,獲取第一手經驗。她們每天工作到深夜,將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整理成一本厚厚的操作手冊。
張姨動用了自己積累三十年的人脈,請來了三位頂尖的財務和法律專家。在封閉會議室里,他們逐條分析合同可能存在的漏洞,設計了多套利潤分配模型,確保團隊利益最大化。
林羽和蘇瑤則精心準備談判材料。蘇瑤憑借豐富的商務經驗,預判了對方可能提出的各種質疑,并準備了應對策略。她甚至安排了一場模擬談判,請來商界朋友扮演對方團隊,幫助林羽磨練談判技巧。
就在準備工作接近尾聲時,一個緊急消息打破了平靜:商業巨頭方面突然通知,原定下周一的談判需要提前到周五舉行,而且對方董事長將親自參加。更令人不安的是,對方暗示合作方案有重大調整。
這個消息讓所有人的心都懸了起來。對方突然改變計劃,是發現了什么?所謂的重大調整又意味著什么?團隊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凝重和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