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亮透,父親就輕手輕腳地來敲門。起了沒?早市該開張了。聲音里透著難得的輕快。林羽推開窗,冷冽的空氣夾雜著遠處集市隱約的喧囂涌進屋來。
父親已經穿戴整齊,手里拎著個老式的竹籃,籃子里墊著干凈的藍印花布。你媽非要給帶這個,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說是現在城里人都興用環保袋。
巷口的路燈還亮著,把父子倆的身影拉得老長。石板路上結著薄霜,踩上去咯吱作響。父親走在前頭,腳步卻比平時輕快許多。
老張家的豆腐這時候正好出鍋,父親邊走邊說,你小時候最愛吃他家的豆腐腦,總要加兩勺糖桂花。
轉過街角,早市的熱鬧景象撲面而來。攤販們的吆喝聲、顧客的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的掃碼收款提示音,交織成生動的市井交響曲。
賣蔬菜的老太太老遠就招呼:林老師,今天兒的菠菜水靈著呢!給您兒子包餃子正好!
父親笑著點頭,手法熟練地挑揀起來:要這把,根上還帶著泥,新鮮。
肉攤前圍滿了人,父親卻不急著上前。他指著攤主對林羽說:這是老李的兒子,記得嗎?小時候常和你一起爬樹那個。攤主抬頭看見林羽,咧嘴一笑:喲,林總回來啦!今天特意留了最好的里脊,給您做糖醋排骨正合適。
走到水產區,父親蹲下來仔細打量水盆里的活魚。這條,他指著一尾歡實的鯽魚,燉湯最補人。魚販利落地撈魚稱重,一邊笑著說:林老師最會挑魚,咱們市場里誰不知道。
最熱鬧的是年貨區,紅彤彤的春聯、燈籠掛滿了整條街。父親在賣福字的攤前駐足,認真挑選起來。這個金字的好,他拿起一張倒福,貼大門上氣派。
路過點心鋪子時,父親忽然想起什么:等等,你媽說要買些芝麻糖。鋪子里的老師傅看見林羽,非要塞給他一塊剛出爐的桃酥:嘗嘗,還是小時候的味道吧?
竹籃漸漸裝滿時,太陽也升起來了。金色的陽光照在熙攘的集市上,給每個人和物都鍍上了溫暖的光暈。父親買完最后一樣東西——小攤上現磨的芝麻醬,心滿意足地說:齊了,回家你媽該等急了。
回去的路上,父親的話比來時多了不少。他說起市場里這些攤販的故事:賣菜的老太太兒子考上了研究生,肉攤的老李娶了媳婦,點心鋪的老師傅的孫女都會打醬油了。
這市場啊,父親感慨道,就像一本活相冊。看著你們這些孩子長大,也看著我們這些老家伙變老。
快到家門口時,父親忽然停下腳步,從籃子里掏出個小紅包塞給林羽:壓歲錢。在你爸眼里,你永遠都是孩子。
母親早已等在門口,看見籃子里滿滿的收獲,忍不住嗔怪:又買這么多,吃不完該浪費了。但眼里的笑意卻藏不住。
廚房里飄出粥香,父親把買來的東西一樣樣拿出來擺放整齊。芝麻醬要馬上放冰箱,活魚得養在水盆里,蔬菜要攤開通風。。。每一樣都安排得妥妥當當。
陽光完全照亮了小院,父親泡了壺新買的茉莉花茶。茶香里,他輕聲說:下次不知道什么時候再陪你逛早市了。
林羽捧著溫暖的茶杯,看著父親被晨光染白的鬢角,忽然明白:這尋常的早晨,這喧鬧的集市,這絮絮的叮囑,都是父親最深沉的愛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