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同指間流沙,悄然已至初夏。南方的空氣開始變得粘稠濕熱,而林氏集團的發展勢頭,卻如同這個季節的生命力一般,蓬勃旺盛,不可抑制。
隨著首批改造完成的幾家商場進入穩定運營期,其帶來的巨大成功效應開始如同水波般層層擴散開來。那極致的服務體驗、充滿煙火氣卻又精致舒適的購物環境、以及背后所代表的“林氏品質”,通過口碑相傳和媒體報導,迅速成為了一個現象級的話題。更重要的是,它們證明了林氏集團那套“統一收購、統一裝潢、統一培訓、統一運營+東來管理模式”的可復制性和強大盈利能力。
集團的現金流變得前所未有的充沛。李靜的財務中心報告顯示,僅憑這幾家商場的營收和利潤,就足以支撐起集團相當一部分的新項目投資。實體經濟,這個曾被許多人視為“傳統”甚至“夕陽”的產業,在林氏集團手中,煥發出了令人瞠目的金光。
戰略研究室里,氣氛熱烈而專注。巨大的電子屏幕上,不再是單一的某個項目效果圖,而是一張巨大的中國地圖。地圖上,數十個一二線乃至強勢三線城市的坐標被醒目地標注出來,如同夜空中的星辰,等待著被點亮。
“時機已經成熟。”秦悅的聲音透過遠程視頻系統傳來,清晰而有力,“我們的模式經過了市場驗證,資金充足,團隊經過赤峰項目的錘煉也具備了跨區域管理的能力。是時候將‘林氏商業’的模式,推向全國了。”
林羽站在地圖前,目光掃過那些熟悉的城市名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西安、杭州…每一個名字背后,都代表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無限的商業機會。
“我們的策略不能是盲目擴張。”林羽開口道,語氣沉穩,“必須是有選擇、有步驟、有重點。靜姐,你先說。”
李靜立刻調出一組數據:“基于我們的現金流和融資能力,初步測算,今年內,我們可以同時啟動最多8-10個城市的收購改造項目。優先選擇商業競爭激烈但消費潛力巨大、且當地政府對我們模式表示歡迎的城市。投資回報率(roi)和內部收益率(irr)必須嚴格控制在我們的紅線之上。”
蘇瑤接著匯報:“人力資源是關鍵瓶頸。每個項目都需要派遣一個核心管理團隊,包括運營、財務、人力、工程等方面的負責人。我們正在加速內部培養和外部招募,建立‘項目經理人才庫’,但需要時間。建議采用‘老帶新’模式,每個新項目由一位經驗豐富的‘阿姨’級高管掛帥,搭配新提拔的骨干和本地招聘的人才。”
新任cho謝庭玉補充道:“是的,蘇秘書長。我們已經啟動了‘繁星計劃’,在全國范圍內獵聘有大型商業綜合體管理經驗的中高層人才。同時,內部選拔通道也已開啟,鼓勵有潛力的員工毛遂自薦,接受外派挑戰。”
“收購目標的選擇呢?”林羽看向邵華和她的團隊。
邵華指著地圖:“我們初步篩選出了15個目標城市,并已經派出了先遣小組進行初步摸底。目標的選擇標準包括:商場區位優勢、資產債務清晰度、改造難度、以及當地的政策環境。我們會出具詳細的評估報告,供集團決策委員會逐一評審。”
會議確定了下一步的行動綱領:
1。
成立“全國商業擴張指揮部”:由邵華總負責,李靜、謝庭玉、及各相關職能中心負責人組成,統籌全國范圍內的商場收購、改造、運營事宜。
2。
設立城市辦事處:在選定的目標城市,不再采用赤峰那種先臨時租用寫字樓的方式,而是直接租賃或購買合適的商業空間,設立“林氏集團xx市辦事處”。辦事處負責前期調研、政府對接、本地招聘、以及項目啟動后的協調管理,成為集團在該區域的永久性觸角和橋頭堡。
3。
標準化流程輸出:將成功經驗固化成厚厚的《林氏商業項目操作手冊v1。0》,從項目評估、法律盡調、談判技巧、裝潢設計標準、培訓體系、運營sop、到應急預案,事無巨細,確保每一個新項目都能高效、高質地復制“林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