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考察點,是云霧縣的另一個明星村——溪谷村。這個村主打“農耕體驗”和“生態康養”,與紅巖村的側重點不同。
溪谷村的村支書是位能干的女支書,姓林。她帶著考察團參觀他們的有機農場、稻田養魚區、DIY手工坊以及幾處由舊校舍、老倉庫改造而成的精品民宿和康養中心。
林支書介紹他們的經驗:“我們村起步晚,但找準了自己的特色。我們不追求游客數量,而是注重體驗和品質。比如,我們推出‘認領一小塊田’‘做一天農民’‘學習傳統手工藝’等項目,讓游客深度參與。我們的民宿價格偏高,但服務和環境對標城市標準,吸引的是注重生活品質的游客。”
王彩鳳對DIY手工坊很感興趣,仔細詢問怎么組織、材料從哪里來、怎么收費。
林支書說:“我們挖掘本地的藤編、竹編、織布等老手藝,請村里的老人當老師,材料就地取材。游客很喜歡,覺得有特色又好玩。收費按項目和時間算,收入老師和村里分成。”
看到溪谷村將廢棄的舊校舍改造成充滿設計感的書屋和茶室,趙大山若有所思地對楚峰說:“楚鎮長,咱們村那舊倉庫、還有幾處閑著的宅基地,是不是也能這么弄?”
楚峰點點頭:“思路可以借鑒,但一定要結合咱們自己的實際,不能照搬。關鍵是做出特色。”
參觀過程中,楚峰特別注意觀察溪谷村的環境衛生和細節管理。他發現,村里垃圾分類做得很好,公共區域非常干凈,甚至連一個煙頭都很難看到。民宿內部的布置也非常用心,床上用品、洗漱用品都注重品質和舒適度。他讓隨行的小陳把這些細節都拍了下來。
中午在溪谷村吃飯,體驗的是“養生餐”,食材全部來自本村有機農場,清淡但美味。席間,林支書分享了他們如何在營銷上下功夫:“我們不像紅巖村靠走量,我們主要靠口碑和網絡營銷。我們在幾個旅游平臺上開了網店,拍了漂亮的照片和視頻,還請了一些旅游博主來體驗宣傳。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東西得讓人知道!”
下午是自由交流時間,楚峰讓村民們分散開,找自己感興趣的點去深入了解。有的去跟民宿老板聊經營,有的去跟農場工人學技術,有的去跟手工藝人學手藝。楚峰則和林支書、吳支書進行了更深入的交流,請教他們起步階段遇到的最大困難、如何爭取政策支持、如何調動村民積極性等核心問題。
晚上,考察團返回縣城住宿。這是最后一晚,楚峰再次召開總結會。這次,不用他引導,村民們就爭先恐后地發言了。
張嬸激動地說:“楚鎮長,這回我是真開眼了!原來咱農村也能弄得這么干凈、這么漂亮!人家能行,咱為啥不行?回去我就把我那院子收拾出來,先按紅巖村那樣弄!”
王彩鳳說:“我覺得溪谷村搞特色體驗挺好,咱們村山貨多,能不能也搞點讓游客動手采蘑菇、挖竹筍的活動?”
連李老四也憋不住了:“楚鎮長,我看人家那合作社挺好!咱們回去也得趕緊弄一個!統一弄,省得各干各的瞎折騰!”
趙大山總結道:“看來,搞旅游不是瞎胡鬧,是真有搞頭!關鍵得咱們自己先動起來,干部帶頭,把規矩立好,讓大家看到希望!”
看到村民們從最初的懷疑、抵觸,轉變為現在的興奮、摩拳擦掌,楚峰心里充滿了欣慰。他知道,這次考察最大的收獲,不是學到了多少具體技巧,而是點燃了村民們內心的希望和干勁。
楚峰趁熱打鐵:“大家說得都很好!出來看了,就知道差距在哪,也看到了希望在哪。回去之后,咱們不能光激動,要行動起來!我提個初步想法:第一,回去立即成立清水村生態旅游發展籌備小組,大山支書牽頭,在座的都是骨干!第二,盡快拿出一個簡單可行的起步方案,就從整治環境衛生、改造一兩戶示范民宿、規劃一條徒步路線開始!第三,積極向鎮里、縣里匯報考察成果,爭取項目和政策支持!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這一次,回答響亮而整齊。
歸途的車上,氣氛與來時截然不同。村民們興奮地討論著回去后怎么干,有的甚至開始規劃自家庭院的改造。楚峰看著窗外的青山綠水,心中勾勒著清水村的未來。
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考察只是第一步,如何將看到的、學到的轉化為符合清水村實際的具體行動,如何克服資金、技術、觀念上的重重困難,將是接下來更嚴峻的考驗。但他相信,只要方向對了,民心齊了,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清水村的綠水青山,一定能夠變成造福子孫后代的金山銀山。
喜歡天道正義請大家收藏:()天道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