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住了兩晚,第三天一早,楚峰就要動身回省城了。天還沒大亮,母親就窸窸窣窣地起床了。楚峰睡在里屋的舊木板床上,聽見灶房里傳來輕微的響動,是母親在生火做飯。他披衣起床,推開房門,一股熟悉的柴火味和米粥的香氣撲面而來。
“咋起這么早?再多睡會兒?!蹦赣H正在灶臺前忙活,鍋里熬著小米粥,旁邊的蒸籠上熱著饅頭和昨晚剩下的菜。
“睡不著了,媽,我來幫您?!背遄叩皆钋?,想幫忙添柴。
“不用不用,馬上就好了,你去洗把臉,叫你爹起來吃飯?!蹦赣H把他推開,動作麻利地切著咸菜。
父親也起來了,正蹲在院子里刷牙。清晨的空氣帶著涼意,院子里的絲瓜藤上掛著露珠。一家三口圍坐在堂屋的小方桌旁,吃著簡單的早飯。氣氛有些沉默,離別的愁緒彌漫在空氣中。
吃完飯,天邊剛泛起魚肚白。母親開始張羅著給楚峰收拾東西。她拿出一個洗得發白的帆布旅行袋,開始往里裝。
“這是今年新腌的咸鴨蛋,你帶著,早上就粥吃。”
“這罐是你愛吃的辣醬,我多放了點肉末,你拿去拌面。”
“這幾把干豆角、干茄子,是夏天曬的,燉肉香?!?/p>
“這包是炒米,你晚上熬夜要是餓了,用開水一沖就能吃……”
母親一邊絮絮叨叨地說著,一邊不停地往袋子里塞著各種瓶瓶罐罐和包裹。那袋子很快就變得鼓鼓囊囊,沉甸甸的。
“媽,夠了夠了,拿不了那么多,城里啥都有賣的。”楚峰看著母親忙碌的身影,心里又暖又酸。父母總是這樣,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東西都讓他帶走。
“城里的哪有自家做的好?這都是干凈的,沒打藥?!蹦赣H不由分說,又塞進去幾個還帶著泥土的紅薯,“路上餓了可以烤著吃。”
父親話少,默默地從里屋拿出一個舊報紙包著的東西,遞給楚峰:“這有點山核桃,你拿著,沒事磕著玩?!蹦鞘撬綍r都舍不得多吃,一點點攢下來的。
楚峰接過那包沉甸甸的核桃,喉嚨有些發緊。
就在這時,院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和說話聲。母親探頭一看,連忙擦擦手迎了出去。楚峰和父親也跟了出去。
只見院門口來了好幾個鄉鄰。住在村東頭的王嬸提著一籃子還帶著雞糞的新鮮雞蛋,用紅紙蓋著;隔壁的李大爺拎著兩條用草繩穿著的活鯽魚,還在撲騰;前院的張奶奶端著一碗剛做好的豆腐乳;還有幾個叔伯,有的拿著幾把新鮮的蔬菜,有的提著幾斤自家種的花生……
“聽說峰娃子今天要回城了,沒啥好東西,自家產的,帶著路上吃!”王嬸嗓門大,笑著把籃子往楚峰母親手里塞。
“就是就是,一點心意,峰娃子在省里當干部,辛苦了!”李大爺把魚遞過來。
“這豆腐乳剛起壇,香著呢,給娃帶著!”張奶奶顫巍巍地端著碗。
大家七嘴八舌,臉上都帶著淳樸而真誠的笑容。他們或許聽說了楚峰在清風市“辦了大事”,或許只是單純地覺得這孩子有出息,是村里的驕傲,用這種最樸實的方式表達著善意。
楚峰看著眼前這一幕,看著父母一邊推辭一邊又感激地接過鄉親們的東西,看著那一張張被歲月和勞作刻滿皺紋卻充滿善意的臉,看著籃子里還沾著草屑的雞蛋、活蹦亂跳的魚、帶著泥土芬芳的蔬菜……他的眼眶瞬間就濕了。這就是生他養他的土地,這就是最淳樸的鄉情。這些東西不值什么錢,卻是鄉親們能拿出的最好的心意。
他連忙上前,一一接過東西,連聲道謝:“謝謝王嬸!謝謝李大爺!謝謝張奶奶!謝謝各位叔伯!讓大家破費了!”
“破費啥!都是自家產的!你在外頭好好的,我們就高興!”鄉親們笑著,圍著他問長問短,問他工作忙不忙,問他省城啥樣,言語間充滿了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對他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