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一個箭步躍上石臺,接過“小猴”奉上的“仙桃”,咬了一口,隨即興致勃勃地加入到猴群的舞蹈中,將孫悟空的喜悅不羈與天生的領導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Cut!”徐客盯著監視器回放,微微皺眉,“左邊第三排那只穿幫了,眼神看鏡頭了。道具組,檢查一下二號機位前景的石榴,顏色太鮮艷,做舊。猴群B組的動作再松散一點,這是宴飲,不是練兵。”
命令被迅速執行。調整,重拍。如此反復了三條,徐客才滿意地點點頭,看向王盛。
王盛頷首表示認可:“氛圍對了,孫悟空的‘猴性’和‘王氣’兼具。物理場景的真實感,是后期CG的基石,這點我們抓得很好。”
這正是王盛極力推動的“中國電影工業化”在此刻的具象體現:不再是作坊式的憑經驗感覺,而是標準化的流程、專業化的分工、精細化的管理和技術驅動的解決方案。
基地配套的后期公司團隊早已進駐,實時處理現場采集的數據,為后續的視覺特效做準備。
上午的拍攝告一段落,劇組短暫休息。
就在這時,王盛的助理拿著衛星電話快步走來,低聲道:“王董,趙勁松總監從洛杉磯傳來的消息,《功夫》的北美首月票房詳細數據出來了。”
王盛接過電話,走到相對安靜的角落。
電話那頭,趙勁松的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興奮:“王董,首月票房最終統計,9344萬美元!遠超新線最初的6000萬預期!而且后勁十足,影院上座率依然堅挺,已經確定轉入長線放映。
凱文·布朗剛才親自給我打電話,說他們有信心最終票房能突破1。2億,甚至向1。5億發起沖擊!
這絕對是星爺導演生涯最賣座的電影,也是華語電影在北美市場新的高峰!”
聽到這個數字,王盛也沒有太過于驚訝。
這個結果在他意料之中。
有了前作《功夫足球》在北美打下的“無厘頭+真功夫”的觀眾基礎,加上新線影業此番不遺余力的宣發投入——從大規模開畫到針對性的媒體評論引導,以及周星星本人經過《功夫足球》淬煉后更趨成熟的作者表達與商業元素的平衡,《功夫》的成功幾乎是水到渠成。
剛剛掛斷電話。
“盛哥!”周星星笑著迎了上來,語氣熟稔中帶著敬意,“恭喜啊!《功夫》北美大賣,我也接到消息了!”
“同喜,星星。這成績有你一大半功勞。”王盛與他握了握手,“怎么有空跑到這山坳里來了?不在港島準備新項目?”
周星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新項目……還在慢慢想,不急。我是聽說你們這里搞得陣仗很大,忍不住過來偷師學藝。”
他環顧著龐大而有序的攝影棚,眼中流露出驚嘆和一絲懷念,“看到你們拍《大鬧天宮》,我就想起當年拍《大話西游》的時候……”
他話語中帶著些許感慨。
當年的《大話西游》票房慘敗,幾乎讓他傾家蕩產,但影片中那個情根深種、充滿后現代解構意味的孫悟空,卻成為無數影迷心中的經典。
他對西游題材,始終抱有一種特殊的情結。
“你們這個,不一樣。”周星星指著現場的布景和忙碌的人群,“規模、技術、還有這種……工業化的感覺,是當年我們想都不敢想的。這才是真正能體現咱們東方神話氣魄的大制作。”
王盛拍了拍他的肩膀:“時代在進步,電影工業也要跟上。怎么樣,來都來了,有沒有興趣客串個角色?我這版《大鬧天宮》,可是打算集齊百星,打造一個真正的‘神仙陣容’。”
周星星聞言,非但沒有推辭,反而眼睛一亮:“真的?有適合我的角嗎?不用臺詞都行!”
這時,一旁的徐客開口道:“早就給你留好了,東海龍王怎么樣?帶點喜劇色彩,但又不能太過,正好需要你那種‘冷面笑匠’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