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由北影廠牽頭,整合、調度三十一家電影廠最精華的制作資源——包括設備、技術工人、導演、編劇等,進行專業化、規模化的電視劇生產。”
他在白板上畫了兩個大圈,一個標著“制作聯盟(北影統籌)”,一個標著“發行網絡(各廠屬地)”,然后用粗線將兩者連接起來。
“為什么是電視劇?”王盛自問自答:“因為市場需要!全國上千家電視臺,每天需要海量的節目內容填充,尤其是優質的電視劇,是收視率的保證。
而我們電影廠,擁有最專業的人才、最成熟的生產流程和最嚴格的質量標準!
用拍電影的資源去做電視劇,是降維打擊,能輕易制作出遠超一般電視劇制作公司水準的精品劇集!”
他頓了頓,觀察了一下眾人的反應,看到不少人微微頷首,顯然認同這個判斷。
‘降維打擊’這個詞雖然沒有聽過,但結合語境,不難理解。
“但是單打獨斗不行。”王盛語氣加重:“一家電影廠,或許能偶爾生產出一兩部好劇,但無法形成穩定的供給,也無法在發行上獲得最大利益。我們必須抱團!形成一個制作共同體和發行共同體!”
接著,王盛開始闡述具體合作模式:“制作端,由北影廠和盛影傳媒共同成立的制片中心負責。我們負責項目策劃、劇本開發、組建劇組、承擔全部制作成本。
各位廠長的廠子,只需要根據項目需要,提供兩類支持:一是閑置或可調度的設備租賃,按市場價結算;
二是推薦或派遣優秀的技術工人、導演、演員參與制作,勞務費用由制片中心支付。
這意味著,各位無需投入一分錢的現金成本,就能讓廠里的設備和人員有活干,有錢賺,保持生產狀態和技術水平。”
這話一出,臺下響起一陣低議。
不用出錢就能參與,這無疑降低了門檻,減少了許多廠長的顧慮。
“發行端才是各位廠長的優勢主場!”
王盛提高聲調:“劇集制作完成后,我們將播放權分區域授權給各家電影廠。
請各位利用你們在本地多年積累的人脈資源,與省臺、市臺甚至是有實力的縣級臺洽談銷售。
價格可以靈活,但底線是必須保證盈利。
銷售所得,扣除10%的發行費用后,利潤五五分成!制片方拿五成,負責發行的各地電影廠拿五成!
這10%的發行費,也歸各家電影廠所有,主要用于公關,大家懂得都懂,我就不獻丑了。”
“五五開?”
下面有人忍不住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