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夫子的訴苦到此戛然而止,給兩人斟滿酒,一杯又一杯喝著,終于醉倒。
周既白是全程聽完了,心里頗為愧疚。
他便翻開小冊子,看到陳硯臨走說的話:“對夫子的多同情一分,就是對我們的前程不負(fù)責(zé)。唯有出人頭地,方才能報(bào)師恩。”
周既白深以為然,并用力點(diǎn)了點(diǎn)頭,心底的愧疚煙消云散。
他決定了,往后要更加刻苦,早日中生員,方才能讓楊夫子的苦累不白受。
至于陳硯……
他在楊夫子一開始訴苦時(shí)就跑了。
回到家后就躲在屋子里將畫打開。
是一幅秋收圖。
農(nóng)戶們在田野忙碌,將糧食收回家,一派喜氣。
畫工精湛,光是看到就讓人心生愉悅,情緒感染力極強(qiáng)。
可見畫這幅畫時(shí),作者是頗有感悟的。
再看落款,并非什么名家,而是周榮。
陳硯有一瞬的詫異,很快就明白了令周榮脫胎換骨的東西,就藏在這幅畫里。
陳硯頓覺這實(shí)在太過珍貴,不愿讓其蒙塵,小心翼翼地卷好藏進(jìn)木箱子里。
他卻不知,不久的將來他會將這幅畫拿出來,日日觀摩。
此次周榮歸來,是因出外游學(xué)感悟良多,所做文章已非昔日可比。
楊夫子更是贊道:“已是進(jìn)士之姿?!?/p>
周榮匆匆歸來,歇了十來天就又要啟程赴京趕考。
陳硯等人一同將他送到府城。
臨走,周榮笑著對陳硯道:“我游學(xué)兩年,所感悟全在那幅畫里,你可別白費(fèi)了?!?/p>
陳硯應(yīng)道:“我已有所悟,爹要掙得功名,方才能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p>
周榮便知他懂了,笑容更甚:“好,爹就為你們掙個(gè)功名回來!”
周榮的馬車再次離去。
與上次不同,此次的周榮渾身帶著一股子氣勢,志在必得的氣勢。
楊夫子感慨:“此次茂之必能高中。”
茂之乃是周榮的字。
大梁朝,男子及冠后便要由家中長輩或師長取字,往常親近的人多以字相稱。
陳硯心中很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