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抗旨?
陳硯本意是安心等著朝考,可在朝考之前,圣旨先到了陳府。
此次圣旨并非給陳硯的,而是給陳老虎的。
寧王叛亂平定后,凡是有功之人皆被封賞,唯有兩人是例外。
一個是總兵蘭劍榮,他因貽誤軍機,險些致使平叛失敗,在回京后便被判斬,只待天子勾決后便會被處斬。
凡是遞上去的名單,天子若一個個看,是極消耗精力的,因此天子一般都會直接勾決。
可若都將人殺了,豈不是天子過于狠辣?
因此天子每每會留下一些人不勾,以彰顯天恩。
在陳硯看來,這就是純純的形式主義,不過大梁朝行事皆是如此,他自是要接受。
如此便給了不少富貴之人機會,譬如花重金買通內侍,按照天子的習慣將名字放在天子容易跳過的位置,如此便可多活一年。
陳硯不知蘭劍榮是不是掏了銀子,今年的秋后處決蘭劍榮是沒趕上的。
至于另外一個被遺忘的,就是陳老虎。
起先陳硯的封賞沒下來,陳老虎的封賞也一直沒聲響。
那日與永安帝吃過暖鍋后,第三日,封賞陳老虎的圣旨便到了。
陳老虎頂替馮勇,成為松奉千戶所千戶,正五品官階,另賜良田百畝。
接過圣旨的陳老虎卻心事重重,與眾人歡喜的氣氛格格不入。
翌日一早,陳硯一打開門,就瞧見陳老虎正捧著圣旨站在他門口,一開口便是:“硯老爺領我進宮,將這賞賜辭了吧。”
臘月的寒風中,陳硯渾身冒熱氣。
趕忙將他拉入屋內,壓低聲音問他:“抗旨乃是大不敬,哪怕是從輕發落,也需受廷杖之苦,或要抄家,累及子孫。”
想到家中爹娘妻兒,陳老虎渾身一顫,整個人都頹廢了。
陳硯見他神色不對,便去拿了酒與番薯來,升起爐子,將番薯丟進去,又在爐子上溫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