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數十份答卷后,他終于眼前一亮。
在一眾辭藻華麗的文章中,一篇質樸的文章便顯得極特別。
何若水見之心喜,又細細讀了兩遍,竟有一股清新之感。
這考生不僅文章寫得好,還極有氣節。
絲毫不迎合他,實在有文人的風骨。
何若水著人將此考生其他的答卷都找出來,越看雙眼越亮,竟一拍桌子,驚呼:“難得!”
鎮江省竟還有如此有氣節的考生,單單從文章來看,假以時日,大梁文壇必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這種欣喜在看到試帖詩時煙消云散。
何若水特意找彌封官來問過,沒有弄錯,這試帖詩確實和那幾篇文章是同一人所寫。
何若水不禁冷笑起來。
好一個有“風骨”的士子。
好一個士子的“脊梁”。
他竟險些被騙了。
此人不過是投機取巧之輩,竟還堂而皇之地在試帖詩里恭維他。
這詩一旦傳出去,他何若水該被人如何議論?選吹捧他的士子為案首?
他一輩子的清譽怕是都要毀在此人身上了。
何若水當即將此人的文章放到一旁。
今日此人的文章連前十都不能進。
他何若水就要教這些士子,鉆營小道之人是走不遠的!
他就不信,幾千名士子里就沒有比這幾篇文章更好之人。
待到何若水將所有士子的卷子看完,坐著半晌沉默不語。
心中掙扎良久,終于還是冷著臉將那吹捧他的人文章找了出來。
此文當得上院試案首。
再看那試帖詩,何若水心中又覺得膈應,想放下,又舍不得此人的文章。
實在可恨!
何若水幾乎是咬牙切齒,將此人的文章點了案首。
若是此人的文章無法得案首,他與那些為大家族子弟大開方便之門的官吏有何區別?
如此毫無風骨的士子竟是案首,實在是士林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