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鄉試還行,再往后的會試便有些難了,陳硯需再找位老師。
恰好何若水的本經是《春秋》,又貴為一方大儒,陳硯豈有放過他的道理?
就算累死何若水,他該問的也要問。
否則會試就難了。
此次鄉試他雖得了解元,卻也覺得極費力。
與鄉試相比,會試更是難上加難。
周榮當年也是考了兩次方才考中。
唯有精進自身學問,方才能多幾分把握。
為了會試能中,必不能放過何若水。
次日陳硯便去拜訪了王申。
此次解元出自東陽府,就可算王申的一大政績,王申自是十分歡喜,對陳硯好一通夸贊,又鼓勵一番,將東陽府的賞銀贈予陳硯。
待陳硯出來一看,竟有足足三百兩。
陳硯便想,書中果然有黃金屋。
不過再一細想,這些賞銀里怕也有王申個人的偏好在里頭。
前些年王申將衛生紙做出來,便直接送入宮中。
圣人一用過后,便將其贈予太后,又賞賜給后宮妃嬪使用。
宮中都在用,京中其他權貴之家必也要跟上,一時間,東陽府的廁紙被搶購一空。
而王申靠著衛生紙在圣人面前狠狠露了一回臉,又加之吸納了東陽府不少壯勞力來生產衛生紙,府衙靠此生意賺了個盆滿缽滿,王申想修的堤壩也修好了,路也弄平整了。
如此民生工程花費巨大,此間銀兩皆出自那草紙所賺。
也是因著這些工程,所招民夫極多,民夫們可多領一份工錢,家中日子也就好過了。
光是此中生意,就讓東陽府近千個家富足起來。
不過短短四年,東陽府可謂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這些全要算做王申的政績。
只要有王申在一日,高家也就不會輕易對陳硯動手。
一回到平興縣就遇到了在縣城的族人,陳硯當即就被圍了起來,一群人興奮大喊:“解元郎回來了!”
如此一來不止陳族人,便是平興縣的百姓也都沸騰了。
解元三年一個才出一個,平興縣百來年也沒出一位解元郎,可不就稀了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