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選治國之才,那他就當那治國之才。
既已有了想法,陳硯就在心里構思起來。
其實最適合的是明朝張居正對官吏們的考成法。
明朝中后期,吏治腐敗,官員辦事拖沓,政務廢弛,張居正推行考成法,明確各級官員職責,提高官吏辦事效率,淘汰了一批庸官,推進了后續的一系列改革。
本朝太祖立朝時,為施行仁政,迅速團結文官集團,并未實行此法。
以此時永安帝的權勢,想要推行這等嚴政怕是極難。
不過這是一個思路。
以考成法為基礎,在其上進行一些優化,將重點放在晉升通道上,可減輕官員們的反抗。
陳硯細細琢磨著,卻不知大殿里的官員們齊齊看向他。
縱使他們早練得寵辱不驚,此刻也不禁有些錯愕。
圣上站在會元郎面前,會元郎竟敢閉上雙眼?
顯然永安帝也沒料到陳硯竟這般膽大,眼中閃過一抹詫異,旋即就盯上了陳硯。
他倒要看看這位會元郎能多久不動筆。
這一站就是兩刻鐘,陳硯始終未睜開眼,永安帝終于沒了耐性,轉身走向其他考生。
大殿中的考生已在奮筆疾書,只是永安帝一靠近,他們就會心慌,那字就好像寫不動,心里只盼望永安帝能快些走。
待人走了,方才再次埋頭寫字。
在大殿中走了一圈,永安帝就離開了大殿。
天子一走,大殿中的氣氛就沒那般凝滯,考生們寫字都比此前快些。
待到日頭漸漸升起,陳硯終于睜開雙眼。
一手抓住寬袖,另一手開始磨墨。
殿試雖只一道策問題,可殿試策問都是千字打底,有些考生甚至要寫兩三千字。
先要在草卷上寫完,再修改,最后謄抄,時間很緊迫,其他考生思索出框架就趕忙動筆。
與其他相比,陳硯已耽擱近一個時辰,待他動筆時,大多數考生都寫了一兩頁。
磨好墨,陳硯提筆,道:“官者,吏事君也。君為臣綱,民為邦本?!?/p>
心中早已將整篇策論構思好,此時只需往后寫。
先是地方官員的困境,再給出考核標準,以及如何晉升。
文章寫到一半,便到了午時,考生們紛紛舉牌,領了午餐。
陳硯本想寫完再吃,肚子實在餓得厲害,也就跟著舉了牌。
午飯由光祿寺準備,每人除了湯飯、茶食外,還有果子和酒,種類極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