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夫子頗為感慨。
……
考生四處游玩時,考官們卻是忙碌不堪。
試卷經(jīng)糊名、謄抄、校對后,被送到內(nèi)簾。
會試與鄉(xiāng)試流程相近,然會試的考官們卻是個個不凡。
十八房同考官個個進(jìn)士出身,由翰林、六部官員擔(dān)任,其中狀元榜眼占了九人。
這些官員個個滿腹經(jīng)綸,自是對文章要求甚高,尋常文章輕易無法入眼,落起卷來快準(zhǔn)狠。
會試乃是為國選才,誰都不敢掉以輕心,凡是犯禁忌、文章浮躁者均不可留。
十八房考官,光《詩》就占了五房,《春秋》卻只兩房。
湯林就是《春秋》房的同考官,此時他的桌下的落卷已堆成一座山。
湯林乃是榜眼出身,可謂才學(xué)不凡,其人自有一番傲骨,見文便可知其人。
因此,凡是文章差者,他必落卷。
《春秋》考卷并不多,分到他手里的只有二百多份。
他只需將會試第一場的文章拿出,一一看完,決定是否取中。
一連看了二十多份答卷,竟沒一篇文章可入他眼。
湯林暗暗感嘆《春秋》一房沒落,再往后閱卷時,就抬了一手,凡是能看得過眼的文章,他都先留著,到最后再來統(tǒng)一比較。
可惜即便他多加寬容,能堪堪被撈出的文章也極少。
會試對考生們是精神和體力的雙向折磨,對考官們更甚。
會試從二月初九開考,二月二十八日就要放榜,中間只二十天,時間實(shí)在緊迫,他們必不敢有絲毫懈怠。
揉揉脹痛的太陽穴,湯林就拿起了下一篇文章。
他先是將文章粗略掃了一眼,確定沒忌諱之語。
一看破題,湯林便是一喜,這篇文章文有骨力,轉(zhuǎn)折之處,更如游龍。
實(shí)在可圈可點(diǎn)。
他不由欣喜,《春秋》一房終于又出了一位才子!
湯林欣喜之下,又找出此考生另外幾篇文章一一看完,旋即臉上的笑再也止不住。
此子文章質(zhì)樸清雅,實(shí)在難得一見。
湯林毫不猶豫將此卷薦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