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朝歷經六十年,頭一位三元及第者出自他們平興縣陳氏一族,此乃無上榮光。
莫說陳癩子與府臺大人結交,便是陳癩子與首輔大人結交,他全族也必要保三元公,給足三元公榮耀!
祠堂內眾人眼中盡是瘋狂之意。
只要三元公不倒,我族必興!
便是喪命又如何?
族譜自會記下為族犧牲者之名,供子孫后代叩拜!
“迎三元公之母!”
族長高唱,聲音在祠堂激蕩。
族中四名青壯被選出,將一張木椅綁在兩條大竹竿之上,由四人抬著前往陳得壽家,將柳氏請上坐,抬著前往祠堂。
柳氏坐于抬在半空的椅子上哭成了淚人。
全村的老少婦人盡皆出來張望,看向被抬著在半空起起伏伏的柳氏,眼底無不流露出羨慕之色。
自古祠堂便只有男子可入,女子只可留在家中干活,照顧老幼,靜待家中男子祭祀歸來。
而此刻,柳氏因生了個有出息的兒子,竟會被抬著進祠堂!
村里的婦人們腳步仿若有了自我意識,跟著被抬著的柳氏一路走著。
她們臉上是笑,是渴望,更是期盼。
還有人特意跑去找盧氏:“你三兒媳被抬到祠堂去了,老太太您也跟著去吧,您是三元公的奶奶,也能進祠堂!”
盧氏老淚縱橫,卻坐在門口的石墩上動也不動,還啞著嗓子道:“她能進祠堂,那是她會生,我又沒生出三元公的兒子,我一個老婆子去湊什么熱鬧。”
這大喜的日子,她可不能去鬧騰。
她的金孫真是寶貝疙瘩,都中了狀元郎了。
她不進祠堂又能咋,照樣是三元公的奶奶!
嘴上雖是這般說,在柳氏被抬著經過她屋子門口時,盧氏還是高高興興地跟了上去,和村里的婦人們一同將柳氏送到祠堂門口。
柳氏被抬進祠堂后,盧氏倒也被婦人們推到第一排,夠著頭往里看。
祠堂從里到外站滿了大大小小的男人們,她們站在外面也看不到什么,可她們就是看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只因今日,一個女子因兒子被抬進了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