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下一刻,他又覺不對:“朝廷可與大戶們借銀,到時再領兵南下,怕就不是數萬大軍。”
劉先生垂首道:“北方的大金始終對我朝虎視眈眈,只要南方戰事拖得久了,大金必犯北境。”
大梁太祖本是大明一千戶,眼見明朝覆滅,大金入關,太祖變賣家產,振臂一呼,招募私兵歷經艱辛,數年后將大金趕出關外,建立大梁。
只是這一打,十室九空,不可再勞民傷財,大梁就沿用明制,休養生息。
大金雖被趕出關外,卻始終對大梁虎視眈眈,屢屢犯邊。
太宗皇帝繼位后,國庫稍有盈余,不愿受大金挑釁,三伐大金,將大金打得后退數百里,太宗在位期間,再不敢靠近大梁邊境。
只是這般打完,國庫徹底空虛,以至寅吃卯糧,民不聊生,大廈將傾。
太宗皇帝便重用能搞錢的徐鴻漸,方才勉強維持每年的財政。
正所謂家貧難返,于國也同樣如此。
當今登基后,為免勞民傷財,再未大戰。
休養多年,國庫雖依舊空虛,比太宗時期要好上不少,若遇到年成好,還可有盈余。
只是近些年,大金數次犯境,已是躍躍欲試,若南方起戰事,大金必不會錯過良機。
“當今并無太祖與太宗之才,南北同時亂起來,他極難兼顧,王爺只需擋住此次急攻,危機可大大緩解。”
寧王笑得開懷:“經劉先生一番指點,本王大事將成!”
劉先生恭敬笑著,未置一詞。
待笑夠了,寧王又道:“是否趁大軍未到,先將海寇島拿下?陳硯不死,本王難安。”
他被逼到如此境地,全拜陳硯所賜。
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那陳硯竟還能逃走,甚至收下如此多民兵,要是不除掉陳硯,往后大戰陳硯必會壞他好事。
劉先生淡然的臉上終于出現了一抹亢奮,只是很快,他又壓下,語調平靜:“依小的愚見,王爺需先派一隊人馬占據南山,與松奉成掎角之勢,以牽扯部分朝廷大軍,也可斷大軍糧草,更可斷陳硯后路。”
寧王頷首:“確是如此。”
南山乃是陳硯的老巢,必要占據,也可當松奉的前哨。
“海寇島有陳硯領兵占據,想要在大軍來臨前打下絕非易事。”
寧王眉頭皺起,頗為不悅:“難道就放任陳硯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