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需講究平衡之術,永安帝好不容易扶持起來的清流一旦失勢,徐門必然把控朝局,到時就可倒逼天子。
臣子們雖對天子表面畢恭畢敬,卻并非真正聽天子的話。
君不見,歷史上多的是傀儡皇帝。
要想牢牢把住權力,就要讓臣子們站在兩頭拔河,天子當裁判。
若皇帝親自下場,一人與百官拔河,必定是會失敗的。
永安帝這是要救焦志行與袁書勛。
亦或者是救清流。
徐鴻漸既然費力布下這么大的局,不可能只對付焦志行和袁書勛下場。
怕是為了避免火力分散,才先只對付焦志行和袁書勛,待二人被拿下,再一一清算。
畢竟連他陳硯都被帶上了,劉守仁等人又怎么會被放過。
陳硯提筆,在朱字下方寫下墨字下聯:“山崩海沸共死生。”
既然私鹽案這么嚴重,連次輔都有涉及,肯定還會有許多別的官員也牽扯其中。除了清流外,徐門肯定也有官員涉及其中,首輔會不會也涉及其中?
就算首輔說沒有,那有沒有姓徐的涉案了,會不會借了首輔的勢?
既然要嚴查,那就查個徹底,要雨露均沾,要死一起死,要生一起生。
如此一來,不止可以救清流一派,還能讓永安帝掌握一眾臣子的把柄,加強皇權。
倒不是他不愿意將自己想到的這個法子告訴王申,而是告訴也無用。
焦志行走的就是清流的路子,極要名聲,就算背地里做了什么,表面功夫還是做得很好。
若讓他用跟徐鴻漸互相揭短的方式來反擊自保,他即便愿意也會猶豫斟酌,一旦錯失良機,此法也就無效了。
永安帝卻不同。
他是天子,要的是顧全大局,根本不會在意臣子的名聲會不會受損,此法可行。
更重要的是永安帝手里有各種特務機構,想要辦成此事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