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得福沉著臉道:“家底子大家都知道,十六畝田地,三間青磚大瓦房,和兩間土胚房,外加一間廚房一間茅房,現銀是三十三兩,家里還有些桌椅板凳鍋碗瓢盆的。爹臨死前叮囑我要扶養兩個弟弟成家,我是盡心盡力,如今老三成家生娃了,倒顯得我這個大哥刻薄了他。”
這已經是陳得福第二回往陳得壽身上潑臟水了,可陳得壽夫妻還不能還嘴,不然就真的應了陳得福的話,養出個白眼狼。
在自個兒家里,盧氏倒是能幫著三房對付大房,可當著族長的面,她就不好偏幫,不然就是她偏心三房,讓大房受盡委屈。
大人們顧慮重重,只能任由大房“訴苦”,陳硯這個六歲的孩子卻能“童言無忌”。
陳硯站起身,仰頭對陳得福道:“大伯你不要怪爹,是我晚上餓得睡不著,想跟兩位堂哥一樣吃干的,才想分家。您要是不愿,我們不分了。咱家糧食不夠,我去周家找我爹娘借糧食,等我長大了再還給他們?!?/p>
這話一出,陳得福眼角抽搐了幾下。
跟堂哥一樣吃干的,不就是說大房兩樣飯菜,讓個孩子餓得要去借糧。
族長眉頭擰成了疙瘩。
鄒氏惱了:“小小年紀不學好,竟在這兒胡亂攀扯,咱家何時虧待了你不成?”
陳硯平靜道:“小子從小就被周舉人教導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p>
陳青闈難以置信地看向陳硯。
此句出自《大學》,意思是所謂真誠的意念,就是不自我欺騙。
他像陳硯這般大時,還在學“三百千”,陳硯竟已讀了《大學》?
陳得福讀過十幾年書,自是知曉話里的意思,當即漲紅了臉。
可他又不能不按捺,否則就是引火燒身。
“你別以為抬出周舉人,就能胡說八道?!?/p>
鄒氏即便不懂也知道這不是什么好話,又聽陳硯提到周舉人,以為陳硯是要抬出周舉人來壓他們,立刻出聲反駁。
“閉嘴!”
陳得福幾乎是對著鄒氏咆哮。
無知!
無知至極!
鄒氏被嚇了一跳,旋即就是一股委屈涌上來:“你怕周舉人就朝著我發火嗎?”
這陳硯只是抱錯了,又不是周舉人的親兒子,周舉人真要是舍不得他,就不會把他送回陳家,如今周舉人又怎么會為陳硯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