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明也是憤憤不平:“此去地方,也不知何時才能歸來,你一人去那人生地不熟的寧淮,日子何其艱難。”
官員被外派后,多是在地方上干到老。如王申這等從地方上又回京的,除了做出大功績外,還有個當閣老的恩師。
被外派后,最可怕的不是難出功績,而是容易被遺忘。
在京時天子雖對陳硯頗為重視,待到地方,日子久了,慢慢也就淡忘了。
眾人本就對陳硯被外派不滿,再想到他的將來就憂心忡忡。
如此焦躁不滿,這送別盡是愁緒。
孟永長安慰眾人:“過些日子我墨竹軒就要開到寧淮去了,到時陳大人有什么事招呼一聲也就是了。”
眾人心緒并未被緩解。
陳硯若在寧淮出事,必是大事,一個書肆又能幫得上什么忙。
還是朝中無人,此時幫不上一點忙。
陳硯拱手:“能與諸位相識,乃是我陳硯之幸,今日在此拜謝!”
他如今的形勢實在太差,明面上得罪首輔徐鴻漸,被貶到地方,又被天子所棄,凡是聰明些的官員都該離他遠遠的。
可他們不顧這些來相送,如何能不讓人感動?
徐彰倒是比他們平靜些:“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懷遠必可得償所愿,鵬程萬里。”
陳硯心下感動,對其拱手:“多謝文昭兄。”
眾人一路將陳硯送上船,可惜送君千里,總需一別,陳硯又將眾人送下船就要離去。
恰在此時,遠處傳來一聲呼喊:“三元公留步!”
陳硯抬頭望去,就見一行錦衣衛騎駿馬狂奔而來:“圣上有旨,陳硯接旨!”
陳硯趕忙下船,便跪在碼頭邊。
碼頭來來往往人數眾多,此時紛紛跟隨跪下。
錦衣衛翻身下馬,站成一列,頗受氣勢:“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寧淮松奉府同知陳硯,才識宏深,直言納諫,盡忠恪守,功在社稷,茲特賜爾麒麟圓領一襲,玉帶一圍,以彰其德,欽哉!故諭。”
王申眾人皆是轉悲為大喜。
天子特賜麒麟服,此乃極大的榮耀。
圣上并非厭棄陳硯!
就連陳硯也是心中一喜,永安帝賜他麒麟服,這是在公然為他撐腰了,可替他擋下不少明槍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