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與次輔已擺明態度,也就意味著焦門和劉門眾人的態度。
如今的關鍵,就變成了胡門。
胡益低頭細細看了一遍文章,處處詳盡,比之柯同光要強上不少,而劉守仁扶上去那兩人更與其不能比。
若此事贊同陳硯,就可擠下劉門一人,以防劉守仁一家過大,于他是極有利的。
若不贊同陳硯,往后劉守仁便會得寸進尺,哪里還容得他胡益說話。
可一想到自己要推舉陳硯,胡益便覺渾身難受。
因實在不甘心,這筆便遲遲無法落下。
怎的偏偏就是陳硯?
難不成就再沒能人了嗎?
胡益很想打個叉,再從后面選出一人推上去。
可這又談何容易。
一旦后面的對策不行,那些中立之人可不會跟隨他,到時候就真讓劉門的兩人上去了。
最穩當的,依舊是先將陳硯推上去。
何況圣上已看過陳硯的對策,若呈上去的比之太差,圣上也會親自問起。
要是他此番與焦志行聯手,往后他就會被焦志行與劉守仁爭相拉攏,大可兩邊索要好處,比之如今的處境定要要好上許多……
胡益心中盤算許久,目光不自覺又落在“陳硯”二字上,咬緊了牙關。
提筆,終究畫了個圈,便立刻往下傳,仿佛不想多看一眼。
劉守仁的臉色陰沉得險些能滴出水,不陰不陽道:“胡大人之胸襟,實非常人所能及。”
連陳硯都愿意往上推。
胡益瞥他一眼,道:“為君父分憂罷了。”
莫要忘了,圣上已看過陳三元的答卷了。
劉守仁被不輕不重地刺了下,冷哼一聲,便將目光落到王申身上。
答卷從眾人手上一一傳過去,焦門、劉門眾人如何選擇自不必說,胡門眾人仿佛吞了蒼蠅般難受,卻還不得不捏著鼻子畫圈。
待傳到王申手中,王申的頭險些抬不起來。
此番若畫圈,就是與座師徹底決裂,往后他必定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