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清貴,與那些重臣們相比實在沒什么權勢。
可陳硯在士林中的影響是遠遠高過那些朝中重臣的。
作為本朝第一個三元公,自是受到天下士子敬仰,并將其視為楷模。
又加之三元公不懼強權,一次次為東陽府士子出頭對抗高家,正是威望極高時,突然出此事,自是會引起軒然大波。
有人唾罵三元公竟是如此奸佞之人,令人不齒。
當然,也有不少三元公的追隨者維護。
“三元公今年方才入朝為翰林,前途無量,怎可能為了私鹽毀了自己的前程!”
“三元公在朝堂毫無根基,如何敢販賣私鹽?怕不是那高家栽贓陷害?!?/p>
一說起高家,眾士子就想起高家當初左右縣試府試之事,立刻就信了幾分。
鎮(zhèn)江在京城的士子們更是憤憤不平:“高家一次次對陳三元動手,若陳三元族人真敢做此事,早就被高家拿住把柄打壓三元公了,如何還能等到如今?”
“必定是高家趁著打壓販賣私鹽的機會誣陷打壓陳三元。若連三元公都能輕易被世家打壓,我等往后入朝,又如何與他們相抗衡?”
如此言論在京城大肆橫行,竟形成了與其他官員截然相反的局面。
就連陳硯都被這區(qū)別對待給搞蒙了。
這就是連中三元對讀書人的號召力嗎?
原本散布在京城各處,想引導輿論的錦衣衛(wèi)們竟沒插手的余地,只能匆匆回去復命。
永安帝聽聞稟告,微微一笑:“陳修撰倒是個讓人省心的?!?/p>
“這陳三元或是上蒼派來輔佐陛下破局之人?!?/p>
汪如海笑著附和。
永安帝掃他一眼,道:“你話有些多了?!?/p>
汪如海脖子發(fā)涼,趕緊道:“是奴婢多嘴了?!?/p>
永安帝并不再理會他,而是瞇起雙眼。
破局之人嗎。
倒也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