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翊寧的奏折里,除了恭維皇上英明,夸了棠云婋和將士們的功績,剩下很大的篇幅都在訓(xùn)斥迂腐的大臣,當(dāng)然也沒忘了把北境皇帝賀蘭淳罵了個狗血淋頭。
最后還再三強調(diào):他也就不到一年可活了,誰敢搶他的王妃,讓他把王妃送去和親,他不介意到時候活不成之前把人一起帶走。
眾朝臣嘴角抽了抽。
很好,這很永安王。
幸虧他現(xiàn)在不在京城,否則今日朝會可就熱鬧了。
文昭帝放下茶盞,聲音平穩(wěn)無波:“來龍去脈永安王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了,是北境挑釁在先。眾卿對此事可還有異議?”
“……臣等并無異議。”先前開口的那幾個人幾乎是咬著后槽牙,從牙縫里擠出這句話,灰頭土臉地縮回了班列。
文昭帝語氣瞬間變冷:“北境此計,名為求和,實為誅心!若永安王對此忍氣吞聲,禮儀倒是周全了,然軍心士氣何在?大虞顏面何存?”
“朕看有些人啊,就是在這京城的富貴溫柔鄉(xiāng)里待得太久,官當(dāng)?shù)锰卜€(wěn),連骨頭都酥了。”
“只記得圣賢書上的‘以禮相待’,卻忘了太祖所言‘大虞以武立國,以文治國,子弟男女,皆不可廢。’”
先前開口的那幾個官員被皇上這話嚇得心驚膽戰(zhàn),罵得是滿臉通紅。
文昭帝輕輕敲了一下龍椅的扶手上,聲響卻讓眾人心頭一跳。
“若永安王像你們一樣忍氣吞聲,明日那群蠻子就敢蹬鼻子上臉、兵臨城下。到時候,你們難道要捧著圣賢書去跟北境的鐵騎講道理?”
“邊疆將士用性命換回來的尊嚴(yán),不是讓你們在后方說空話、拖后腿的。”
文昭帝神色冷厲地訓(xùn)斥完他們,當(dāng)即下旨:“傳朕旨意,永安王謝翊寧處置得當(dāng),明辨是非,維護國體。北境蠻酋,行徑卑劣,其所謂和談,毫無誠意。”
“即日起,駁回其一切請和之議,命北境三軍嚴(yán)加戒備,若敵再犯,給朕狠狠地打,打出我大虞三十年的太平!”
這一次,再無人出來唱反調(diào),紛紛高呼:“皇上圣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十日后,北境的使臣耶律那頡來到了京城。
他被領(lǐng)進大殿,依禮參拜,雙手捧著北境的求和文書,朗聲道:“北境使臣耶律那頡,奉我皇之命,特來呈遞國書。”
“我皇為兩國百姓計,愿與大虞永罷刀兵,重開邊市,更愿迎回屋引氏血脈,大虞郡主棠云婋,冊立為后,以彰兩國盟好之誠。此乃萬世太平之基,望虞皇明鑒!”
嚴(yán)公公親自去接了他的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