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荊州就讓劉備前去駐扎宛城,還讓劉備防御葉城一線,但劉備居然拒絕去宛城,寧愿呆在新野小縣內,我和廣元勸他拿下宛城,目前曹操精力在河北,無暇南顧,一旦拿下宛城,便可沿丹水入關中,占據(jù)關中沃野,重建漢室大業(yè),可劉皇叔卻以自身實力不足,難以勝任宛城為由拒絕了這個機會,讓人扼腕嘆息。”
第八十三章徹底死心
甘寧笑道:“現(xiàn)在宛城守將是何人?”
“張繡走后,便一直由大將文聘坐鎮(zhèn)宛城,劉荊州想安排文聘攻打荊南,便讓劉皇叔去接任,”
甘寧笑著點點頭,“原來是文聘!”
從崔州平的這番話中,甘寧聽出了很多重要信息,崔州平和石廣元之前去投奔了劉備,但劉備沒有用他們二人,他們不得已才南下投奔自己。
歷史上,劉備用了徐庶、諸葛亮和龐統(tǒng),但沒有用司馬徽、崔州平和石廣元,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現(xiàn)在甘寧有點明白了,崔州平和石廣元只是一介白面書生而已,管理政務勉強可以,但出謀劃策,爭霸天下,靠他們真的不行。
自己都聽出來了,劉表讓劉備去駐扎宛城只是試探而已,怎么可能把南陽郡給劉備?
劉備若上當興沖沖去宛城,不但文聘不會交權給他,而且到時劉備連新野也回不了,劉備看透了劉表的試探,才裝弱不肯前去、
可笑崔州平和石廣元卻沒看出來,還說劉備目光狹隘,膽小慎微,此二人確實水平一般,難怪諸葛亮說他們官位可至刺史、郡守。
劉備沒有用崔州平和石廣元,是因為他沒有合適的職務給他們二人,但甘寧不一樣,甘寧剛辟了武昌郡,正是用人之時,甘寧當即任命崔鈞為武昌郡司馬,又任命石韜為幕僚府文學掾。
武昌郡太守是由甘寧兼任,郡丞是尹默,崔鈞出任司馬,就是尹默的副手,石韜在襄陽幫助司馬徽辦學,辦學經驗很豐富,讓他出任幕僚府文學掾,主管三郡教育,對他來說是如魚得水。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甘寧看中了二人背后的家族,兩人都是北方世家出身,將來自己北伐,需要獲得北方世家的支持,所有北方世家的優(yōu)秀子弟,他都需要留下。
劉備當然不需要,他自己本身就有足夠多的光環(huán),所以他可以不在意崔州平和石廣元二人,但甘寧就不一樣了。
從招賢館出來,甘寧問徐庶道:“元直和諸葛亮熟悉嗎?”
徐庶點點頭,“我們是至交好友,之前我也寫信給他,邀他來豫章郡,但他回信婉拒了我的邀請。”
“為何?”
徐庶苦笑道:“理由嘛!他說叔父諸葛玄慘死在南昌縣,他不愿再踏入豫章一步。”
甘寧當然知道這只是諸葛亮的借口罷了,諸葛亮是做大事之人,怎么可能在乎這點小節(jié)。
甘寧沉吟一下問道:“真正原因,元直應該知道吧!”
徐庶淡淡道:“孔明和荊襄世家關系密切,不會來豫章。”
徐庶說得很含蓄,甘寧立刻明白了,諸葛亮看不上自己。
也難怪,祖父是漢朝司隸校尉,父親是泰山郡丞,妻子是名門黃家之女,岳母是豪族蔡家長女,兩個姐夫都是名門嫡子,一個蒯祺、一個龐山民,蔡瑁是他妻舅,劉表是他妻姨父,諸葛亮哪里是什么南陽布衣。
諸葛亮看中的是劉皇叔,而不是錦帆賊,就算是崔州平和石廣平,也是因為自己大敗黃祖,名震荊襄,被朝廷封為武昌侯,他們才勉強來投奔,若不是劉備不要他們,他們還不一定來。
想通這一點,甘寧也就對諸葛亮徹底死心了。
想到天下大才,甘寧又忽然想到了太史慈,當年劉備錯過的猛將,劉繇和孫權不珍惜,自己絕不能再錯怪這次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