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殘留了不多的羞恥心。
陳得壽中午就回來了,柳氏煮了一大鍋飯,破天荒的蒸了碗雞蛋,叫上盧氏一同來吃。
雖沒肉,也是比以前的飯菜好了許多。
自己當家做主了,總要吃飽飯才有力氣干活。
與柳氏的好心情相比,盧氏神情懨懨。
一頓飯吃完,盧氏就將一塊碎銀子交給柳氏:“這是阿硯賣畫賺的,這幾日忙著分家忘了給你。”
得知陳硯的畫這么值錢,柳氏笑瞇了眼:“阿硯快把畫給我們瞧瞧,是什么樣的能賣三錢銀子一張?”
陳硯心一緊,立刻推辭還沒畫。
柳氏笑呵呵說是等畫好了再看也行,還讓陳硯不著急。
雖是夸著陳硯,柳氏并沒把陳硯畫畫賺錢當真。
婆母說了,其他家都不收,只有一位十來歲的少爺看上了,想來是小孩子的亂涂亂畫。
總不能每次都能碰上不拿錢當回事的少爺。
“娘往后一個人也別做飯了,與我們一同吃吧?”
分了家,盧氏就是一個人一家了,陳得壽實在不忍心。
盧氏擺擺手:“我自個兒吃就成,都分家了,又和你們一塊兒過,村里人該說你大哥不孝了,青闈還要考科舉。”
提到科舉,柳氏目光落在了陳硯身上。
分家后她手上有十兩銀子,加上陳硯賣畫這九錢,以及自己以前攢的,有十一兩,可以送陳硯去學院讀兩年書。
往后她不用管著一大家子的吃喝,除了農忙時要幫著男人下地干活,平時能騰出手多養些雞,撿了蛋去賣,逢年過節賣雞也可換些錢。
柳氏心思活泛起來:“等農忙完,當家的去縣城打聽打聽那高氏族學什么時候招生。”
“高氏族學每年都是正月十六招生,要等明年才能考,娘不必著急。”
養父周榮在高氏族學當先生,陳硯自是清楚他們的招生事宜。
還有半年,正好讓他多賺錢,再好好溫習一番。
柳氏卻覺得不能耽擱,要將陳硯送去附近哪個私塾,讓他多讀半年書。還是陳得壽說私塾多是幼兒啟蒙,陳硯已做完啟蒙,送去也是無用,柳氏方才作罷。
不過她也并不放棄,既然不能去私塾,那就自個兒多背書,多練字。
柳氏立刻就想去找大房借些筆墨紙張讓陳硯練字,陳得壽搬來一塊青石板,又端來滿滿一木盆的水,就讓陳硯沾了筆墨在石板上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