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擴城并不是臨時才有的想法,唐高宗時代就有了,新建大明宮就是擴城的一種方案,最后是選擇洛陽東都的雙京制作為擴大都城的方案。
如果從廣義的概率上來說,唐朝甚至還有太原府、河中府、成都府、鳳翔府、江陵府等等都城,甚至唐肅宗李亨在朔方靈州登基,那么靈武縣也短時間成為過唐朝的都城。
但這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擴都,長安作為唐朝都城有兩百六十六年時間,而東都洛陽成為都城也不過才二十六年,所以真正意義上擴都還是要擴大長安城。
長安擴城的思路是李鄴最先提出來的想法,主要源于兩個朝廷合并,涉及到大量官員的既得利益,還有軍方將領(lǐng)希望在長安有宅子的訴求,還有江南士族也抱怨距離長安太遠(yuǎn),長安控宅太嚴(yán),他們在長安買不到宅子。
所以李鄴從泉州回來后,就提出了擴城思路,然后政事堂討論通過,由工部制定擴城方案,交由軍政議事來討論。
按照李鄴最初的思路,長安擴城是向西向北擴,把漢長安城和現(xiàn)在長安城融為一體,但遭到政事堂一致反對,他們認(rèn)為這會破壞長安城的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破壞長安風(fēng)水。
右相李岱提出了
陰魂不散
長安擴城的消息早已傳遍了大街小巷每一個角落,事關(guān)每一個人切身利益,當(dāng)然所有人都關(guān)注,就連車夫也很高興,可以走得更遠(yuǎn),賺得更多,商人也高興,因為會有更多人口,也就會有更多的客人。
高官、權(quán)貴們也高興,他們手中的土地會大大升值,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這實際是在做大蛋糕,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好處。
那社會實際財富會增加嗎?
當(dāng)然會增加,比如每年都爛在深山里的木綿成為了普通百姓的填充保暖物,再比如交州稻的推廣,會使糧食產(chǎn)量大大增加,古代的貨幣實際上就是錨定在糧食上,糧食產(chǎn)量大漲,會出生更多的人口,生產(chǎn)出更多的物資,社會財富就會跟隨上漲。
李鄴這個時候決定擴城,就是為了配合南方糧食產(chǎn)量大漲而提前進行準(zhǔn)備。
就在全城熱議擴城的時候,位于長安布政坊的襖祠來了一群遠(yuǎn)道而來的祆教徒,大約有三十余人,個個身穿常長袍,頭臉都被尖帽包裹,為首是一名年近六旬的老者,身材高大,相貌威嚴(yán),目光如鷹一般犀利,頜下留著花白的大胡子。
老者說一口流利的粟特語,自稱來自撒馬爾罕,他在文牒上的官方名字叫辛提拉,是
釣魚掌柜
一個時辰后,劉掌柜出現(xiàn)在內(nèi)衛(wèi),躬身向李成華稟報道:“啟稟李都統(tǒng),田承嗣派的人果然來了!“
劉掌柜本名劉湛,多年來,一直是魏州州衙的一名小吏,因精明能干而得到田承嗣的賞識,提拔他為魏王府判官,做了半輩子的小吏,人到中年得到田承嗣的賞識提拔,這種知遇之恩讓劉湛內(nèi)心充滿了感激,對田承嗣也十分忠心。
也正是看到了劉湛的忠心,田承嗣在布局長安眼線時,決定讓劉湛做一個沉默者,他不參與探查情報,只偶然執(zhí)行一些特殊任務(wù)。
劉湛的上一個任務(wù),是半年前在長安的寶記柜坊存入了三萬兩黃金,柜票和密印都在田承嗣手上,這算是給他子孫留的一條秘密退路。
為什么要放在長安?因為三萬兩黃金實在太耀眼,在任何一個城市都引人矚目,哪怕是洛陽會也會召來關(guān)注,只有在財富集中的長安,三萬兩黃金才不會那么顯眼。
那為什么不在長安買座宅子,挖個坑把黃金埋起來。
田承嗣當(dāng)然也想這樣做,但劉湛忽然起異心把財富吞沒了呢?
歸根到底,田承嗣還是不相信異姓人,他寧可相信寶記柜坊,先把黃金存在寶記柜坊,然后等他兒子過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