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才知道,淮兒是半年前成婚的,上門女婿,妻子是范陽盧氏之女,可能是個庶女吧!他現在是薊縣縣令,永安坊這個女子是個歌姬,孩子都一歲了,但盧家不容,淮兒沒辦法,就派人把她送到長安來了。”
裴三娘忽然想到了自己,好像當年自己也是一樣的命運,被正婦不容,只好帶著兒子在永和坊謀生。
裴三娘想了想道:“家里有監視,確實不能住進來,這樣吧!斜對面是阿鄴的宅子,就讓他們母子住在那里吧!這樣照顧也方便?!?/p>
李岱眉頭一皺,“但那是鄴兒的宅子?。∵€涉及獨孤家,不太妥吧!”
“哎!我說你是死木疙瘩腦袋,一點都沒錯,難道堂堂的岐王還會住在那座三畝小宅內?門口再掛一個岐王府的牌子?”
李岱自嘲地笑了笑,“這倒也是!”
“什么倒也是,那里面住過七戶鄠縣的難民,哪里還會有什么講究,新月肯定不會住那里了,鑰匙在我這里,你讓老劉替他們母子搬家,還有,蔣姑那邊你要多關心關心,別嫌棄人家,人家是為了救你才被刺傷,做人要講良心。”
李岱大為感動,還是妻子寬容善良,娶妻如此,夫復何求?
原本李岱和兒子李淮已經斷絕了父子關系,他要當宇文家的兒子,就隨他去。
但幾個月前他收到了李淮從幽州寫來的信,信中對自己少年時的不懂事向父親道歉,又告訴父親,自己娶了盧家之女,現在出任薊縣縣令。
他現在遇到了難題,懇請父親幫助,他有一個妾,被盧家不容,但妾給自己生了一個兒子,不能趕走,懇請父親收容,幫忙照顧。
兒子名字叫李桐,正是這個李桐讓李岱一下子破防了,哭了一夜,畢竟是父子血脈,哪里那么容易割斷,何況自己的孫子叫李桐,這就是李家
警告見效
二月的一絲暖意也吹到了隴右,雖然隴右依舊是白雪皚皚的世界,但雪已經融化了不少,官道上已經可以行人和車馬。
一隊紅衣騎馬人從遠處疾奔而來,這是官方的郵驛騎差,一般不承接私人信件,之前因為下大雪的緣故,隴右和河西的官方郵路中斷了兩個多月,現在又重新恢復,第一批公文和信件從長安送到了隴右。
鷹信和鴿信當然也是一種補充,但那種一般只用于緊急重大事件的通報和沒有建立郵送體系的地區。
實際上,鷹信和鴿信也并不是很靠譜,一方面是受篇幅限制,寫的內容不多,另一方面容易丟失,比如鴿信丟失信件太正常,信鴿天敵太多,很容易成為天敵的盤中餐。
而信鷹又很難訓練,內地基本上見不到信鷹,一般只有軍方才使用。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鳥類夜間無法飛行,除非用貓頭鷹送信。
再有一個重要因素,鷹信和鴿信都沒有隱私,收到鴿信的人要拆開細看,分辨是誰的信件,普通百姓當然不愿意采用。
所以當郵驛系統完備,有了八百里接力加急后,用人送信也不比信鴿信鷹慢多少。從長安到隴右,最多三天就送到了。
當然這種接力加急信件非常昂貴,送一趟要幾十貫到上百貫,只有上報緊急軍情和天子的圣旨才會使用,一般人也用不起。
其次就是官郵,從長安到隴右,七天左右就能送到。
最后就是民間信件,郵送時間就比較漫長了,從長安寫封信到隴右,收到信大概要一兩個月左右。
其實路上不慢,路上最多也就十天時間,主要是各種中轉慢。
比如從長安寫一封信到渭州渭源縣,長安到渭州沒有直達,必須等信件文書積累到一定數量,才出發送往蘭州金城縣,之前是送到鄯州湟水,現在改為金城縣。
好容易送到了金城縣,然后再由隴右的郵驛系統來送信,不可能只送你這一封信,得等信件積累到四五十封以后,再一起送,這一等就至少半個月二十天。
然后好容易送到渭州州治隴西縣,還得等,文書信件積累到一定數量后,再從隴西縣送到渭源縣。
所以寫一封信至少一兩個月后對方才能接到,就是這個原因,中轉等的時間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