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鄴點點頭,“它是制作更強大火器的關鍵,所以找的人一定要可靠!”
從火器火藥署返回長安,眾人乘坐的馬車從安化門進了城,安化大街的西面便是大安坊和昭行坊。
這里原本是按照流民的地方,從前里面都是各種窩棚,生活著無數(shù)見不得光的人,有的是盜賊,有的是夜間撿寶人。
裴三娘就曾被生活所迫,做了幾個月的夜間撿寶人,專找無人居住的破房子下手,游離在偷盜的邊緣。
不過自從李鄴推行了夜不閉城門和坊門的規(guī)定后,大安坊和昭行坊的百姓都遷去了漢長安城,這兩座坊空了下來,這兩大片土地,李鄴決定用來打造學院區(qū)。
把七學全部遷到這里,還有演武堂,就是軍校,專門培養(yǎng)將領的學校,另外還有農學、軍器學、工學等等十幾所學校。
土地已經平整完畢,有官員正在測量面積,把兩個坊分成三十個地塊,然后給各個學校分配土地,明年開春,就是動工修建了。
首先是太學、演武堂、軍器學、算學和農學,這五所學校開建。
李泌指著東面一塊土地道:“那天殿下的一番話讓我們感觸很深,我們商量一下,決定先從船舶著手,建一所專門的船舶學校,培養(yǎng)高水平人才,但這里面有一個大問題。”
“什么大問題?”
李泌苦笑道:“那就是授課教授,我們這里只有會造船的工匠,他們沒法給學生授課,而精通造船的官員在朝廷的工部水部和都水監(jiān)的舟楫署,有二十幾名官員和主事,殿下,得想辦法把他們挖過來。”
李鄴點點頭,“這件事就交給楊韶華,不光是水部和舟楫署,其他懂技術的官員和主事最好全部給我挖來,將領他們都是我辦學的教授,給他們加五成俸祿,并保證住宅。”
李泌欣然道:“這樣的話,工學也可以開始籌建了。”
燒兩炷香
長安張府,張上元匆匆來到父親的書房,躬身行禮道:“參見父親!”
張立點點頭,“都準備好了嗎?”
“一切準備就緒,孩兒明天一早就出發(fā)了!”
張上元是張立的長子,他沒有入仕,他之前派人去長安打前哨,買下了房宅,建立了商行,一切準備就緒,他終于要出發(fā)了。
讓兒子張上元去長安,當然是張立的抉擇,李鄴既然也在拉攏他,他就要識趣,兩座廟的香都要燒,給自己家族留條后路。
張立沉吟一下道:“梅花衛(wèi)對我們監(jiān)視嚴密,你去長安,他們肯定知道,所以你要分道走,你的隨從走陜州道,我派幾名武士護衛(wèi)伱去南陽,你從商州道去長安,明白了嗎?”
張上元一愣,“父親,有必要這樣做嗎?”
張立冷冷哼了一聲,“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了?天子每天大半時間都處于昏迷狀態(tài),全靠藥物吊著性命,閹黨都不出宮了,個個劍拔弩張,你還以為是太平盛世?我是怕你走到半路,被人殺了都沒地方講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