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明白元載的意圖,讓李岱去主持防疫,這其實就是再逼齊王加大支援力度。
李亨便笑著對李岱道:“李相國能否臨危受命?”
李岱默默點頭,“微臣職責所在,絕不推辭!”
重大改革
隴右的官衙遷徙到長安已經有半個月,借著這次遷徙的契機,李鄴也正式將最高權力機構由河隴節度府改名為齊王府,下設齊王閣、長史房、司馬房、白虎堂和樞密院。
除了這一閣、兩房、一堂、一院外,又單獨設立監察臺和內衛。
整個齊王府的官僚體系就對應了朝廷的三省六部九寺一臺,但又不完全一樣,主要是細節上有差異,
其中長史房又下設六司,對應朝廷的六部,六司主要是審批權,官員不多,主官叫都司,相當于侍郎。
具體執行則由司馬房負責,司馬下面又設副司馬若干,比如喬彬是主管財物的副司馬,他下面就有錢左藏署、太倉署、禽畜署、水產署、物料署、房產田畝署、林礦草場署、交通運輸署等等,所以喬彬被譽為齊王府財神,就是這個意思。
李沉舟是管稅的副司馬,他下面就包括稅署、市舶署、鹽鐵署、常平署、市署等等。
還有清羽的父親李白,被提拔為副司馬,他負責教育,職務相當于國子監祭酒。
還有李鄴的堂兄李洵,也是副司馬,主管除了軍器以外的所有制造,相當于少府寺卿。
還有主管軍器的副司馬胡九齡,相當于軍器監令。
也有特殊情況,比如禮部司和兵部司,它們不光是審批機構,同時也是執行機構,它們下面就有科舉署、太常署、光祿署、僧俗署、軍務署、訓練署、演武堂、民團署等等。
刑部也有點特殊,齊王府這邊沒有大理寺,刑部司下面有獄政署和提刑署,獄政負責牢獄,提刑負責案件復審,對于重大案件,內衛抓捕到人犯后進行初審,然后交給刑部司,刑部負責復審和最終判決。
還有一個特殊的機構,樞密院。
而樞密院就相當于朝廷的大元帥府,主管軍隊調動、軍職任免、監軍、對外情報收集。
兵部司主要管一些軍務行政,比如招募、退役、撫恤、訓練、軍籍管理、軍營安置以及將領培訓,另外還有一個重頭就是民團和州兵。
這一點和朝廷是一樣的,朝廷的大元帥和兵部也是這樣職權劃分。
另外多了一個內衛,內衛從前主要是對付敵軍的情報機構,保衛齊王和高官的安全,現在隨著人數和規模擴大,內衛也開始針對各種大案的偵破和抓捕,實際上就是把大理寺的一部分職權交給了內衛。
朝廷也學習了齊王府這一點,設立了梅花衛,但梅花衛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內衛沒有,那就是監視,監視百姓,監視大臣。
齊王府的監察臺下面有民察署和審官署,一個是調查民間輿論,一個監視犯罪官員,所以對內監視這個職權不歸內衛管。
還有一些細節方面也和朝廷略有不同,一個工程多部門協作,
比如造船,首先造船申請由工部司進行審批,審批通過后,交給造船署負責設計、建造,但各種材料不歸造橋署管,要根據工部司的批單向物料署領取。
需要錢糧向左藏庫和太倉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