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二人政見不合已是洛陽公開的秘密,但如果不談政治,兄弟二人的關系還是非常和睦。
王思禮雖然效忠朝廷,但他畢竟也是高句麗人,他很同情兄弟為高句麗復國事業忍辱負重。
“那太上皇呢?”李鄴又笑問道。
三更時分,汜水關的大門悄然開啟,三支萬人騎兵隊駛出了關門,所有戰馬都用布包裹著馬蹄,士兵并沒有騎在馬上,而是牽著戰馬疾行,后面跟著七萬步兵,十萬大軍無聲無息向三十里外的汴宋軍大營沙區。
這里面有一點需要說明,剛剛升級為梅花衛大將軍的王思義雖然是王思禮的兄弟,但并不代表王思禮也會效忠李輔國。
李鄴笑了起來,“爹爹負責繼承祖父的事業,我負責實現祖父的夢想!”
所以這里面其實隱藏著一個很深的緣故,王思義表面上效忠的是李輔國,但實際上,他是效忠高句麗復國集團,他這一輩子都在為高句麗復國奮斗。
其實李岱一直希望兒子能做監國,不要奪取大唐社稷,但李岱也知道,兒子代表了整個關隴勢力的利益,做不做皇帝,不是他自己說了算。
正是這個緣故,兄弟二人關系十分融洽。
十萬大軍距離汴宋軍大營越來越近,距離大營還有兩里時,大營內忽然響起了急促的警鐘聲,“當!當!當!當!”他們被外圍探哨發現了。
李晟當即下令,“騎兵出擊!”
“嗚——嗚——”
號角聲吹響,三萬騎兵翻身上馬,點燃火把,大喊大叫向軍營殺去。
神策軍的騎兵可不是關隴軍騎兵,關隴騎兵訓練有素,可以像游牧民族那樣在漆黑夜晚里高速奔襲。
但神策軍騎兵可沒那個本事,速度稍微一快,就會一大片一大大片互相撞在一起,這就是他們為什么牽馬行軍的緣故。
李晟用騎兵并不是為了高速奔襲,而只是為了作戰時騎兵居高臨下的優勢。
雖然騎兵雖然大喊大叫,但奔跑的速度卻很慢,和步兵們的奔跑差不多了,只有這樣,三萬騎兵才能在夜里有序奔行。
雖然有點狼狽,但主帥李晟知道,他們已經勝利在握了。
王思禮在夜里驚醒,得到緊急稟報,敵軍前來偷營,人數超過了七八萬人,王思禮頓時大驚失色,他才兩萬多人,怎么應對,激戰必然全軍覆滅。
他當即立斷,喝令道:“傳令,全軍撤退!速速撤退!”
他簡單披上了盔甲,手提大刀,這時,鄆王李榮忽然闖進大帳,驚恐道:“大將軍,敵軍已經殺進大營了!”
“我知道,立刻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