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衛!”
崔渙欣然道:“我也覺得很不錯,比如設專相,改變了過去每個人都要執政事筆,每個人都要掌控全局,感覺很重復,也沒有必要,完全是架空了右相。
“賢弟指的是什么?”崔渙不解問道。
這天中午,兩人在船上飲酒吃飯,高官當然比較舒適,小桌放在窗邊,兩人相對而坐,一邊喝酒,一邊欣賞黃河岸邊景色。
裴旻點點頭,“這其實就是監國吸取了閹黨專權的教訓,天子管得太多,自己又沒有那么多精力,自然就把很多處置奏折的權力交給了宦官近侍,不管是太上皇,還是先帝都是這個問題,天子管天子的事,宰相管宰相的事,尚書管尚書的事,大家各司其職,各行其道,朝政就順暢了,這個白虎堂制度確實是神來之筆,不過你還是小看了監國,他在一方面放權,卻又在另一方面集權了。”
還有白虎堂,我覺得更是神來一筆,把每個人的職權都規范了,什么事情該誰做,那個級別負責什么,改變了從前權職不分的混亂局面。
現在是每個輔相各管一塊,只對自己職權范圍的事情負責,這樣就能把事情做好做細。
更重要是,它用制度限制了君權,明確了君權和相權,這可是大唐開國以來最厲害的手段,監國居然給自己限權,這個心xiong,恐怕也只有太宗皇帝能做到了。”
“這次政事堂改革,普遍評價都很高,崔兄怎么看?”裴旻端著酒杯問道。
崔渙搖搖頭,“賢弟有點誤會了,監國上次專門給大家說了這件事,內衛不是閹黨的梅花衛,內衛的職責絕不是監視高官,也不是監視地方官,更不是監視百姓,從成立開始就不是。
內衛從來是對事不對人,內衛首先是打擊犯罪,比如流竄各地的盜匪,如朝廷嚴禁私人鑄錢,但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就是打擊不力,以后還有朝廷專賣鹽鐵,還有柜坊各種票據,會被仿冒,很多大案現在光靠地方官府很難管控,必須由朝廷內衛出手。
監國還提到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防范技術外流,像我們制瓷技術,養蠶制絲技術,紡織技術,種茶制茶技術,還有冶鐵技術,造船技術,火藥火器技術,這些先進技術一旦被胡人學走,輕則影響大唐的貿易,重則會威脅到大唐的安全。
最現實就是吐蕃,文成公主給吐蕃帶去了多少先進技術,最后呢?教訓深刻啊!
所以大家都認為監國說得有道理,內衛確實有保留的必要。”
裴冕有點慚愧,他以為內衛就是梅花衛,現在看來,根本不是一回事。
這時,忽然有船夫大喊:“過三門峽了!”
兩人連忙探頭向外望去,兩人都參加過三門峽的治理,都感覺有點不對。
“怎么少了一座砥柱,我看走眼了嗎?”崔渙驚訝道。
“我也沒發現,我們出去看看。”
連忙起身走出船艙,發現三門峽居然變成了兩門峽,中間那座砥柱沒有了,水流變得十分平緩,從前的三門峽險要變得無影無蹤。
當船只平緩駛過三門峽,兩人還在震驚之中,面面相覷,倒底發生了什么事?
船夫看出了他們的震驚,笑瞇瞇道:“兩位官爺,三門峽可是大變樣了,沒有了中間的柱石,急流險礁都沒有了,我們船夫才是最高興的,以前每年要死多少人啊!”
“到底怎么回事?”崔渙急問道。
“幾個月前,軍隊在這里放炮爆山,足足爆了半個月,才把中間的小山干掉了。”
“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