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偶然走走大街,他也能體會民間的氣息。
大街上十分熱鬧,熙熙攘攘,到處可見三三兩兩的士子,科舉又要來臨了。
兩個月前,軍政議事進行了一次重大投票,關于鼓勵辦學的決議,幾乎是全票通過,大唐要加大教育投入,鼓勵讀書,形成一套從蒙學、小學、縣學、州學到太學的完整官學體系,同時還要鼓勵私人辦學。
首先要落實的就是太學擴招,從目前的一千余人擴大到萬人,包括長安太學和洛陽太學兩大太學,以及太原、成都、江都、襄陽四大府學。
大家達成的共識就是太學培養州學助教,府學培養縣學助教,州學學生考試合格后,可以直接教授蒙學和小學。
今天太學將招考新生一千五百人,每個參加科舉的士子都會填一份太學錄取意見書,可以選擇填或者不填,如果填了,那么科舉落榜后有可能被太學錄取。
但如果被太學錄取后又反悔不肯去,那就會被取消五年科舉資格,如果連續兩次錄取都不肯去,那就終生不得參加科舉。
當然,為鼓勵士子們去太學讀書,成為教書育人的先生,朝廷也給了很多優惠,太學讀書四年免一切學雜錢項、無償提供食宿,參加各種項目還有補助,這對于家境貧寒的學生特別有吸引力。
另外,在州學教書五年后可提升為教授,不僅俸祿翻倍,還能授予從九品官銜,獲得一座三畝的官宅,當然不是在長安,而是在各州。
所以一系列鼓勵措施出臺,在士子中引起巨大反應,很多之前沒有太學錄取意見書的士子,又回頭補填了這份意見書。
這是必然的,大唐掃平了藩鎮后,就要進入一個為期十年的休養生息的階段,社會穩定,政治清明,軍隊要裁減、人口要滋生、技術要發展、文化要興盛。
李鄴回到王妃,卻意外地見到了母親,他見母親憂心忡忡,便讓她坐下問道:“娘,發生了什么事?”
裴三娘嘆口氣道:“你有時間回去安慰一下你父親吧!”
李鄴一怔,“父親出什么事了?”
裴三娘沉默片刻道:“李淮去世了。”
“什么?”
李鄴大吃一驚,“什么時候的事情?是怎么死的?”
“三個月前的事情,被刺客用毒箭射中xiong口,當天晚上就死了。”
李鄴眉頭緊皺,“他可是文官,又是高句麗人的女婿,怎么會被刺殺?”
裴三娘搖搖頭,“具體我也不清楚,你可以去問問你父親,報信的人給他說了很多,他現在情緒要崩潰了,我沒法勸他。”
李鄴點點頭,“我現在就去!”
李岱辭相
李鄴跟隨母親來到相國府,他直接來到父親書房,只見他佝僂著后背,一個人獨孤地坐在臺階上,眼睛里全是淚水。
李鄴在父親身邊坐下,沉默地陪伴著他。
良久,李岱緩緩道:“他是被契丹人刺殺的,高句麗內部高層中意見不一,有人想投靠契丹人,有人堅決反對歸順契丹人,堅持獨立復國之路,李淮反對投降契丹,他是平州刺史,分量很重,他已經成為契丹吞并高句麗軍隊的絆腳石。”
沉默片刻,李鄴又問道:“高句麗人和契丹人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嗎?”
李岱搖搖頭,“他們一直以為他是宇文家族的人。”
“他在平州還有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