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令!”
劉小石帶著兩名士兵匆匆趕去縣城。
劉武通又問道:“那群日本人可會說漢語?”
“有兩人會說,說得很好,我還以為他倆是大唐人,但他們又同時和其他人說日本語。”
“你能聽懂日本語?”
黃羽低下頭道:“接觸多了,也能聽懂幾句。”
“你還聽懂了什么?”
“好像好像他們是從渤海國過來的。”
“什么!”
劉武通大吃一驚,“你確定是渤海國過來的日本人?”
黃羽嚇得連忙擺手,“小人不敢肯定,只是聽他們提到一次渤海國!”
“那酒樓的黃掌柜會知道嗎?”
“我不清楚,他什么都不會告訴我,只是有生意時來找我,給我時間地點,然后給我錢,別的我也不問。”
劉武通意識到這個情報非常重要,如果是渤海國過來的日本人,那絕對和遼東形勢密切相關。
黃羽zousi偷渡被內衛(wèi)抓捕,口供確切,證據(jù)確鑿,楊縣尉便命令手下把黃羽帶回縣衙問罪,他則帶著劉武通和大群內衛(wèi)趕往縣城東萊大酒樓。
劉武通率領大隊內衛(wèi)趕到東萊大酒樓,此時,黃掌柜已經(jīng)被劉小石軟禁在掌柜房內。
聽說是內衛(wèi)來調查自己,黃掌柜也嚇得渾身發(fā)軟,站不起來了。
劉小石將一個本子遞給父親,這是他們在掌柜房內搜到的,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偷渡記錄。
最早的偷渡記錄甚至要追溯到十五年前,當然更早偷渡肯定還有,只不過不是黃掌柜了。
根據(jù)黃掌柜交代,早在開元初年,東萊大酒樓就是登州的偷渡大本營,主要就是新羅人和日本人偷渡來大唐。
偷渡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偷渡船到外海,然后由黃羽這樣的船頭去接駁,另一種是隨商船一起來,這種比較麻煩,黃帳篷要安排人送偷渡者到指定的縣城,一般都是去洛陽或者長安,而偷渡者大部分都是年輕少女,被人販子帶來大唐。
“那批日本人是一個叫蘇契的渤海國商人和我聯(lián)系的,二十兩銀子一個人,二十五人,他一共付了五百兩銀子,然后我就把剩下的事情交給黃羽去做了,那二十五個日本人我也不知道長什么樣子,他們上岸后就直接走了,去哪里我也不知道。”
“那個叫蘇契的商人呢?”
“我不認識他,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