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篷船內(nèi)。
在馮舉開口詢問后,趙都安沒有立即回應,而是慢悠悠拎起茶壺,給對方斟了一杯毛峰,說道:
“你我二人素無交集,找馮主事來,還能為了何事?”
馮舉依舊裝傻充楞,皺眉道:
“使君有話,不妨直說。”
身為官場老油條,他決計不會承認自己行賄的,正所謂: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所謂的“揣摩”也好,“意會”也罷,本質(zhì)都是推卸責任的一種手段。
趙都安前世在短視頻上刷到《大明王朝1566》,對里頭嘉靖敲磬的片段記憶深刻:
大臣們商討國事,嘉靖帝不見蹤影,藏身于簾幕之中,皇帝的決策同意與否,不訴諸于口,付諸于筆,只用敲擊法器的聲音來“暗示”。
這樣一來,做成了,是皇帝的功勞,做毀了……呵,又不是朕讓你們做的,都是臣子瞎胡搞!
簡直是推卸責任的典范!
馮舉為官多年,裝傻充愣的習慣深入骨髓。
趙都安又給自己斟茶,放回茶壺,笑道:
“這渾河之上,孤舟一葉,只你我二人在此,交談話語,出之你口,入之我耳,倒也不必如此警惕。”
呵……術(shù)法卷軸是吃素的?史書上被攝錄下言談,從而倒臺的官員還少?
馮舉腹誹,不為所動。
“也罷,那就我來說,”趙都安輕輕嘆了口氣,無奈道:
“主事請托寧安縣子,請我從刑部撈人……”
“使君慎言!”馮舉應激打斷,一副剛正姿態(tài):
“本官雖與寧安縣子有些交情,但卻從而請托過他什么,話不能亂說!”
老馮縱橫官場多年,靠的就是一個“茍”字。
老油條……趙都安笑呵呵道:
“可方才登船時,我說你要王顯求到我頭上時,主事可是一口就道出了我的身份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