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素心眼兒多,敏感又多疑,不過辦差懂得人情世故,處事圓滑。
三個小姑娘各有優缺點,總的來說,聞大人挺滿意。
今年的寒衣節,皇帝要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主持的官署照舊由司天臺與禮部兼任。
看起來與畫署不相干,但畫署所承擔的責任一點也不比司天臺與禮部少。
而每年祭祀所用的眾神圖似乎都一樣,實際年年換新。
因此司天臺上個月就送來了神圖原樣,畫署的人負責在熟絹上臨摹。
神圖長寬皆有嚴格規定,每一幅至少長八尺,往往需要兩個人配合完成。
今年新進的畫員填補了人手不夠的缺陷,每日都將隨同上官臨摹神圖。
聞大人最不耐煩與司天臺的人打交道,常于背后譏諷他們是一群裝神弄鬼的神漢神婆,靠危言聳聽博取關注,什么危月燕沖月,紫微星暗淡,把一本《周易》讀個一知半解便各個自命不凡,自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掌握天地乾坤運算規律,推演未來因果。
上官不喜歡的,下官自然也不喜歡,藍素附和道:“我阿爹也最不喜同他們打交道,神神叨叨的,一個不合心意便算卦卜吉兇,好的壞的全憑他們自個兒一張嘴,賴不賴你也看他們心情。”
偏皇帝深信不疑,但抱怨皇帝這種話無人敢說,只能罵司天臺。
倒也不是本朝皇帝昏聵,歷來上位者皆如此。
上位者相信天象改變和人事變更息息相關,不僅推算節氣、制定歷法需要司天臺,占定吉兇、土木興造、軍隊征伐、國喜國喪更離不開司天臺。
其實和民間普通百姓差不多,誰家拆遷造屋,紅白之事,以及遠行什么不都會請個風水先生或者神婆問問吉兇。
不專業的稱之為神啊仙的,專業的稱之為相士。
真正的相士深諳《周易》每一個字的玄妙,精通六十四卦,推演乾坤未來。
提及《周易》就不得不提它歷來飽受儒家推崇,被尊為大道之源,認為其前后相因,百家之學興,發展至本朝已經成為國子監必修的一門功課。
像簡珣這些重科舉走仕途的少年郎也得熟讀《周易》,即便科舉不考,先生還是會考的,達不到良結不了業。
司天臺的人靠《周易》吃飯,奉若神旨也能理解,但司天臺有人拿著雞毛當令箭刁難畫署,就與聞大人結下了梁子,兩邊若非公務往來,幾次險些掐起來。
聞大人與藍素閑聊之時,黃時雨則乖巧地蹲在一旁調色,實則一雙小耳朵早就支棱起,聽同僚七嘴八舌講古。
這些趣事信息量大,不管真假聽進去不一定是壞事。
而她對京中事物了解不如大家全面,便盡量少說多聽。
姜意凝總能說些出人意料的話,“要不是二十幾年前春官正犯了事,司天臺的人比閣老還威風呢。”
黃時雨詫異的目光投向她,聞大人以手掩唇,輕咳一聲,藍素用手肘拐了拐她,“講古便好好講古,你莫要扯些天家忌諱。”
要問春官正所犯何事,竟成了天家忌諱,怕是沒幾個人敢正面回答,更不會有人去皇上跟前提,除非活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