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此子的能力,遠比世人通過詩會,了解得更多。
如今的長安,亦是流傳出了生子當如陳宴之言。
“哈哈哈哈!”
宇文滬開懷大笑,心中一陣暗爽。
身為伯樂,自己一手培養的小子爭氣,說不得意高興,肯定是假的。
卻很快控制住心緒,按了按手,話鋒一轉,又繼續道:“但本王此番請諸位前來,并非是為了這些恭維”
“而是要議一議,如何以陳宴為契機,扭轉我大周文弱的局勢!”
早已通過氣的宇文橫,接過話茬,開口道:“自前燕與蕭梁南北對立始,南人武力稍遜,卻在文脈上終壓我北地一籌”
“諸位皆是大才,可有何妙策?”
顯而易見,陳宴在詩會上的表現,讓宇文氏兄弟二人,看到了機會
一個能打破文脈被壓制,千載難逢的機會!
絕不能輕易錯失。
所以,特意召來了心腹重臣,集思廣益,要探討出一良方!
“王知許被稱為江左
年輕的府兵,誰不渴望建立功勛?
踏著王謝二人,以及其背后的家族,作為大周詩仙陳宴的背書。
形成虹吸的明星效應,吸引天下的讀書人,前來投奔
“韋大人所言極是!”
裴洵猛地一拍手,深表贊同,又提出了更詳細的對策,道:“在這個基礎上,可將陳宴以一敵二,以詩才大敗王謝,又以力破九鎖玉連環的風流軼事,加以改編,纂成畫本與戲曲”
“連帶著那幾首傳世之作一起,推廣傳遍南北!”
裴洵深諳,自古以來,戲劇性的故事,更容易為百姓所津津樂道。
再加上傳世之作,與大周朝廷的暗中推波助瀾,詩仙陳宴之名和軼事,有極大概率如雨后春筍般,傳遍大江南北
商挺眼前一亮,輕敲椅子扶手,笑道:“我大周有詩仙,可為一面旗幟,更能激勵國內這些讀書人!”
“好,很好!”
宇文滬聽著這被完善的良策,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極為滿意,目光落在裴洵身上,開口道:“裴納言,此事就全權交于你來辦!”
裴洵聞言,目光灼灼,當即起身,抱拳鄭重道:“下官必不負大冢宰重托!”
那可是為未來女婿造勢,無論出于哪個方面,自然是要盡心盡力的。
一旦陳裴兩家的婚事敲定,河東裴氏所能得到的好處,絕不是利益層面所能體現的
宇文橫似是想到了什么,提醒道:“裴納言可從青樓煙柳之地著手,多撒些銀子,事半功倍!”
裴洵先是一怔,猛地恍然大悟,笑道:“甚妙!”
青樓不僅是尋歡作樂之所,更是消息聚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