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了。”
王睿過來送飯,打了一份白菜肉絲、一份炒三鮮和兩盆米飯。
“哦,吃飯了?”
趙坤茫然地抬起頭來,這時才感覺到肚子餓。
膠片洗出來,借了青影廠的剪片室,剪片機是手搖的,還要藉助放大鏡才能看清楚,這讓以前習慣通過電腦屏幕剪片子的趙坤很不適應。
活動活動僵直的脖子,站起來,走到窗前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
兩人圍坐在桌邊吃飯,王睿把肉片多的炒三鮮推到趙坤面前,自己夾了一筷子沒幾根肉絲的白菜。
“看的怎么樣?”
膠片是在北影廠的洗印車間洗的,今天上午才拿到手。
“還行,只有幾個鏡頭需要補拍一下。”趙坤大口吃著飯道。
沒有監視器,演員的表演出問題倒是不怕,畢竟在現場看,有問題可以及時調整。最怕的是燈光不到位或者拍出來的畫面發虛,這個只有膠片洗出來才能發現。
“那就好。”
王睿鬆了口氣,盤算了一下道:“今天晚上拍的時候你注意控制一下,儘量用一盤膠片拍完,洗出來后再統一補拍,留下一盤做機動。”
趙坤想了想,點頭道:“沒問題。”
一共就五盤膠片,拍攝用三盤,一盤補拍,一盤機動。
王睿拔了兩口飯,又問:“片子你打算自己剪?”
“那當然。”
請人剪片還得錢,更何況趙坤上輩子拍的電影也都是自己剪輯的。
電影行業有句老話:劇本是一度創作,現場拍攝是二度創作,剪輯是三度創作。這也是為什么在電影評獎中最佳剪輯獎被稱之為“小最佳影片獎”。
行內還有一個“最終剪輯權”的概念,指的是最終上映的版本,也是電影創作的最終決定權。
說白了,就是誰擁有了終剪權誰就有話語權。
(請記住11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在好萊塢,導演往往是沒有終剪權的,最終剪輯權都控制在製片方手里,這叫製片人中心制。
而在國內就五八門了,有製片人中心制也有導演中心制。但趙坤上輩子從出道伊始就把終剪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沒有終剪權就拒絕署名。
當然,前提是他剪出來的電影足夠受歡迎。
王睿點點頭,也覺得理所應當。因為現在就是導演中心制,而且導演系的課程中就包含了影視剪輯專業。
所以說北電導演系出來的,幾乎是全才。
晚上繼續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