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丁這邊的團隊是現成的,另外拍攝場地我也幫你找好了。”心情平復下來的王睿道。
王老師的工作效率可以啊,趙坤連忙轉頭忙問:“哪里?”
“就中關村,我表哥上班的單位。他們單位剛成立集團公司,新裝修的,而且電腦、復印機什么的都有,現成的。”
本來趙坤還考慮要是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就借用學校里的辦公室將就一下,如此一聽就再完美不過了。
“自動售貨機呢?”趙坤又問。
原版短片中辦公室里有一個自動售貨機,用於主角的黑洞測試同時滿足他飢餓的欲望。本來趙坤是想改的,但想了半天覺得改什么都不合適。
其實自動售貨機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在國內出現了,主要是引進日韓的二手機器,一開始放在那些涉外的高檔賓館,如今慢慢的已經推廣到一些寫字樓和大學。
再者,他已經打定主意將這部片子送出去沖獎,這種在國內環境中有些不太合理小瑕疵可以忽略不計。
“他們辦公樓的大堂里就有,到時候臨時借用一下,應該沒有問題。對了,王志聞那邊你聯繫的怎么樣?”
“跟他約好了。”
趙坤抬腕看了看時間,“他下午有堂課,約好了三點鐘過來。”
王睿點點頭,進一步進入製片人角色道:“道具方面除了自動售貨機,還有保險箱,回頭我找學校后勤做一個木頭的,噴上金屬漆,絕對跟真的一樣。還有,場地是免費的,做保險柜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可是要涉及到費用,回頭我儘快整理一下給你。”
涉及到錢,趙坤難免有些小心思,試探道:“學校方面能不能支援一些?”
導演系學生在拍攝畢業作品的時候,學校方面會適當有些補助,除了人員補助還有製作方面的一些經費。但前提是劇本和方案必須是老師認可的優秀作品,且名額只有一兩個。
“……”
王睿無語地看著他,這貨臉皮怎么這么厚呢?
脫胎換骨的趙坤正在一步步顛覆王睿對他的固有印象。
“你這傢伙別得寸進尺好不好,設備是學校的,鄭老師還幫你找來了膠片,這才大頭!”王睿近乎破防道。
“這么說膠片搞定了?”趙坤眼睛一亮。
“16,彩色的,五卷,夠不夠?”王睿翻了白眼道。
趙坤一聽頓時欣喜不已,忙不迭道:“夠,太夠了!一會兒我得好好謝謝鄭老師去。”
這年頭最精貴的就是膠片,進口的35柯達膠片要一卷的價格高達一千二,快趕上一個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了,僅僅才只夠拍四分鐘。
一部九十分鐘的電影,耗片比按照最節省的三比一來算,至少需要七十卷膠片,八萬多塊。要知道在八十年代製片廠拍一部電影的總投資也不過四五十萬,單單膠片就占了五分之一,甚至更多。
這個成本是死的,是必須要開銷的。除此之外才是服裝、道具、布景、洗印、剪輯,以及劇組幾十號乃至上百號人長達幾個月的交通住宿和吃喝拉撒。
江湖傳言,姜聞當年拍《鬼子來了》足足耗費了48萬尺膠片,放到當下簡直是不可想像的,即便他很大部分使用的是黑白膠片。
由此可見,拍電影,尤其是想要拍出好電影,膠片永遠是大頭。
“得得得,鄭老師今天不在,開會去了。”
“開什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