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果要想走正規的途徑去海外參展,是必須要經過電影局的審查程序。
趙坤並不擔心通不過審查,因為《黑洞》這部短片的三觀很正,就是講述一個被生活磨滅意志的人物,在欲望深淵——“黑洞”的引誘下,最終走向自我毀滅的故事。
故事背后隱藏的含義,是告訴人們“黑洞”是永遠填不滿的欲望,為了一己私慾,打破社會規則,往往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說白了就是勸人向善,遵紀守法,克制理性。
八十年代本身就是一個很魔幻的年代,在趙坤看來現在對電影的審查尺度要遠比二三十年后寬鬆很多。
他剛來那會兒看過一部叫《黑樓孤魂》的恐怖片,這是一部正式公映的電影,當時就是衝著主演之一是導演系韓老師去的,也算是為韓老師捧捧場。
這部片子居然講的是一個鬼魂的故事,鬼魂是被冤死的,因而陰魂不散,然后女主通過能夠看到過去的特異功能發現了發生在人道洪流時期的謀殺案,通過一番努力終於找到了罪犯。
鬼故事啊,誰敢想!這種片子如果放到三十年后槍斃一百遍都不嫌多。
建國后不許動物成精,不允許拍鬼片這都是有明文規定的。
而現在,除了這部《黑樓孤魂》之外,還有什么《瘋狂的代價》、《黑太陽731》、《游俠黑蝴蝶》、《人奶魔巢》、《死期臨近》等一大批大尺度、重口味的“怪力亂神”電影。
露點、血腥、恐怖,比比皆是,都能堂而皇之地在電影院里公映。
為毛呢?
那是因為這些電影都有一頂光明的帽子。
比如《瘋狂的代價》是歌頌當代六扇門的英明神武。
《黑太陽》和《人奶》的主題更是表現民族大義。
《黑蝴蝶》走的是傳統征惡揚善的路子,對萬惡的舊社會大加撻伐。
至於《黑樓》和《死期臨近》這兩部恐怖片則是從人道洪流出發,富有反思精神。
一句話總結就是“三觀正,口味重。”
就在今年年初,廣電部剛剛出臺了一項政策,明確了四種不適宜16歲以下兒童觀看的影片類型,這些影片必須在片頭加印“少兒不宜”的字樣。
這完全可以理解為是一種電影分級制度的雛形啊!
趙坤就是想抓住這個魔幻時代最后的尾巴,沖獎,成名,找一個好單位,跨過場記、助理、副導演這些階段,成為一名電影導演。
王睿是個內斂的人,他並沒有對趙坤暴露的野心發表什么見解,當即請趙坤在食堂吃了頓兩塊大排的午飯,接著又忙前忙后和過來的趙曉丁等人一起搬運器材,騎著三輪車向聯想公司的片場進發。
到了拍攝地,大家忙著調試機器,架設機位。至於那五盤16的膠片,王睿親自保管,放在包里,包不離身。
“王志聞怎么還沒到?”
眼瞅著設備都調試好了,說好了下午還要排練的,結果快到兩點鐘了,還不見王志聞的身影,王睿有些焦急。
“可能有什么事耽擱了吧。”
不像后世手機時代,隨時隨地一個電話就能找到人。現在電話只能打到辦公室,人不在辦公室就沒轍。
王睿去隔壁打了個電話,果然人不在,下午就沒來過辦公室。
“估計在路上。”
“嗯,等等吧。”
現在的通訊確實是個難題,尤其趙坤剛來那會兒特別不適應,去店里瞅了一眼,象磚頭一樣的大哥大就不用想了,機子一萬多,入網費六千,加起來小兩萬,每個月還要一百五十塊的月租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