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燒的很快,只剩下灰燼和殘垣斷壁。
“咱們現在先回老宅湊合過一晚,其余的事明天再說?!?/p>
姜四河知道姜大山要說什么,默默的點頭。
剛燒完的房子,到處都在發燙,姜錢氏抬腳就要往里跑,腳底板被燙的吱吱哇亂叫。
“你干什么去?”
“我…我…”
她看了看周圍的人,不能讓村里人知道她藏了好多銀子。
姜大山靠近,耳語了幾句
“現在別拿,銀子是燒不壞的,好在戶籍和地契在身上,沒燒著。”
姜錢氏這才暗暗點頭。
對著同村里的人一陣哭訴:“他們家都這種情況,要不,你們提前把明年的節禮給了?”
所謂節禮,好聽點就是過節的東西,其實就是田地掛在秀才的名上,大家需要送的禮。
家里富裕些的給銅板,窮一些的就給自家的雞蛋或者喂的雞鴨,鍋碗瓢盆布料什么都行。
(請)
n
對小鎮的向往
姜錢氏一咬牙:“咱們都是鄉里鄉親,你們總不能見死不救吧?”
姜四河開口了:“這樣,誰如果提前把明年送的禮今年給俺家,東西可以減半。”
杏花嬸子激動的往前一步:“真的?”
“那當然,我姜四河可是秀才,一個唾沫一個釘,從不說假話。”
杏花嬸子趕緊從懷里掏出20個銅板:“今年俺家給了你40個銅板,減半就是20個,給,這是明年的。”
有杏花嬸子帶頭,大家紛紛回家拿東西。
雖然心里很肉疼,但一想到明年就不用給他家送禮,覺得挺劃算。
姜大山帶著一家老小回到了老宅。
老宅就只有三間土坯房,年久失修,上面的茅草漏了好幾個洞。
好在沒有下大雨,還是能夠將就一晚上的。
深夜,一家人嘀嘀咕咕不知在預謀著什么。
清晨
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姜挽月就起了個大早,結果她是最晚的。
大家說好今天一起去鎮上購買過冬物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