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鎮已經從隨身攜帶的微型防水地圖上找到了目標區域,“那里巷道狹窄,監控死角多,車輛亂停現象嚴重。”
警車駛入利沃夫老城區。
幾分鐘后,他指向一條堆滿雜物的狹窄死胡同深處:
“那里!那輛白色拉達,舊款,沒有明顯防盜裝置。”
彼得羅夫猛打方向,警車一頭扎進死胡同,幾乎緊貼著那輛落滿灰塵的白色老拉達停下。
兩人迅速行動。
李海鎮用特制的開鎖工具,幾秒鐘就撬開了拉達的車門,鉆進去開始搭線點火。
彼得羅夫則打開警車后備箱,里面除了警示牌等雜物,竟然還有兩桶未開封的汽車清潔劑和幾塊抹布。
他毫不猶豫地擰開清潔劑,將大量泡沫和液體潑灑在警車后座、地板以及自己和李海鎮接觸過的門把手、方向盤等位置,試圖稀釋和掩蓋血跡與指紋。
最后,他將那件血衣和從警察身上搜出的、可能暴露身份的零碎物品塞進一個塑料袋,連同那兩把警用手槍一起,扔進了死胡同深處一個幾乎滿溢、散發著惡臭的大型垃圾箱內。
“嗡……”
老拉達發出一陣咳嗽般的啟動聲,被李海鎮成功發動。
兩人迅速鉆進這輛偷來的破車。
彼得羅夫駕駛著它,緩緩駛出死胡同,混入老城區的車流。
染血的警車被遺棄在垃圾堆旁,散發著不祥的氣息。
清潔劑能拖延被發現的時間。
他們沒有再去火車站——
那里現在肯定是最危險的地方。
彼得羅夫將車開到利沃夫市郊一處偏僻的森林公園外圍,將車丟棄在樹林邊緣。兩人背上僅剩的、沒有沾染血跡的背包(里面是備用身份、現金、應急藥品和微型武器模塊),步行穿過公園,在另一頭的主路上,搭乘了一輛前往市郊長途汽車站的小巴。
在搖晃的小巴上,兩人沉默地坐著,衣服上還殘留著淡淡的血腥味和清潔劑的氣息。
窗外,利沃夫的秋日景象飛逝而過。
長途汽車站,人聲鼎沸。
開往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巴士即將啟程。
彼得羅夫和李海鎮用現金購買了車票,使用的是另外一套備用身份——
這次是烏克蘭本地身份,兩個前往東部尋找工作機會的“失業工人”。
當巴士緩緩駛離利沃夫車站,彼得羅夫靠在布滿污漬的座椅上,望著窗外這座留下死亡與背叛印記的城市逐漸遠去。
“SbU的網比我們想的更密。去第聶伯羅的路,不會太平。”
李海鎮微微點頭,目光投向巴士前方漫長而未知的公路:
“網再密,也有縫隙。我們,就是穿過縫隙的刀。任務繼續,少校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