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拍了拍身上的沙子,他看了一眼成績。
8米48,還算不錯。
事實上,李衍還是留了不小的余地。
他第一跳跟其他人一樣也是想先保穩搞個成績。
然而數值怪就是這么夸張,他保守的成績成了別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終點。
李衍朝著看臺上為自己加油的觀眾們揮手表示感謝。
雖然他已經是國內體壇第一人了,但是每次聽到有人聲嘶力竭地喊自己的名字還是有些激動。
李衍采用的蹲踞式技術動作其實是騰空的技術環節。
跳遠都是一樣的單腳起跳,蹲踞指的是空中收腿向前的動作,因為比較簡單,適合新手
騰空指人體起跳離地后在空中完成動作的過程。
該階段需通過相向補償和旋轉補償原理維持身體平衡,其持續時間與起跳初速度、角度直接相關。
因為騰空技術的不同,跳遠也分為三種流派。
蹲踞式通過折疊軀干縮短旋轉半徑,這種技術動作最容易控制,因此非常適合初學者。
挺身式跳遠跟蹲踞式跳遠相比,一大改進就是通過背弓增大落地距離。
在騰空過程中,需要有一個身體向后展開的動作。
展體時軀干后群肌肉協同收縮,使胸椎段后伸角度達到20-25度,髖關節展開幅度控制在35-40度。
此動作可增加轉動慣量延緩身體前旋,延長空中飛行時間。
挺身式要求騰空后下放擺動腿和雙臂,將髖、胸充分展開,然后收腹舉腿落地。
第三種流派也就是現在頂級運動員普遍采取的跨步式,也稱為走步式跳遠。
走步式在騰空時有2步半和3步半兩種技術。
要求在空中做大幅度的前后邁步換腿動作,并與兩臂協調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