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未來世界,一家名為“靈犀科技”的前沿科研公司正進行著一項震撼世界的研究——意識投影技術。這項技術的核心,是通過復雜的腦機接口設備,捕捉人類大腦中的意識信號,并將其轉化為可被外部設備讀取和呈現的圖像、聲音甚至觸感,簡單來說,就是把人們腦海中的所思所想,直接投影到現實世界中。
項目負責人沈博士,是個眼神堅毅、思維敏捷的中年科學家。此刻,他正站在實驗室巨大的玻璃窗前,望著實驗室內忙碌的科研人員和閃爍的儀器,心中既充滿期待又夾雜著一絲擔憂。
“博士,最新的數據顯示,意識投影的清晰度和穩定性都有了顯著提升,但還是存在一些不可預測的波動。”助手小陳拿著平板電腦,匆匆走到沈博士身邊說道。
沈博士皺了皺眉頭,接過平板電腦,仔細查看數據。“這些波動的原因還沒找到嗎?這很可能會影響整個技術的實用性。”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焦急。
小陳無奈地搖了搖頭:“目前還在排查,不過初步推測可能和大腦神經信號的復雜性有關,每個人的大腦結構和信號模式都有細微差異,這給我們的校準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
就在這時,公司的高層領導李總走進了實驗室。“沈博士,項目進展得怎么樣了?董事會對這個項目寄予厚望,如果能成功,我們公司將引領全球科技的新潮流。”李總滿臉期待地問道。
沈博士微微點頭:“李總,目前技術已經取得了一些關鍵突破,但還需要一些時間來完善細節。我們會盡快解決現存的問題,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李總拍了拍沈博士的肩膀:“很好,不過時間不等人,競爭對手也在緊追不舍。我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成果展示,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
李總離開后,沈博士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時間緊迫,但科研容不得半點馬虎。為了加快進度,他決定擴大實驗對象的范圍,從原本的科研團隊內部成員,擴展到外部志愿者。
消息一經發布,報名者絡繹不絕。經過層層篩選,沈博士挑選了一批不同年齡、職業和背景的志愿者,準備進行新一輪的實驗。
在實驗開始前,沈博士向志愿者們詳細介紹了實驗的目的、流程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雖然我們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但這項技術仍處于探索階段,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大家如果有任何不適,一定要及時告知我們。”他認真地說道。
第一位參與實驗的志愿者是年輕的畫家林曉。她走進實驗艙,躺在舒適的躺椅上,眼神中充滿好奇。科研人員熟練地為她戴上腦機接口設備,然后開始進行各項數據校準。
“林小姐,放松心情,想象你最近創作的一幅畫,越清晰越好。”沈博士通過通訊設備說道。
林曉輕輕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那幅絢麗多彩的風景畫,翠綠的山巒、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溪流……
隨著設備指示燈的閃爍,實驗艙外的大屏幕上逐漸出現了模糊的影像。一開始,畫面扭曲且不清晰,就像隔著一層迷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影像慢慢變得清晰起來,雖然色彩和細節還有些偏差,但大致輪廓已經能看出是林曉心中所想的那幅畫。
“成功了!這比之前的實驗效果好多了!”小陳興奮地喊道。
沈博士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他很快又恢復了冷靜:“先別高興得太早,這只是初步成果,還要進一步觀察和分析數據。”
在后續對林曉的實驗中,科研團隊發現,當林曉集中精力想象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時,投影的準確率和清晰度都非常高,但一旦涉及到復雜的情感、記憶或創意內容,投影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畫面破碎、顏色混亂等。
“看來意識投影技術要準確還原人類復雜的思維和情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沈博士看著實驗數據,感慨地說道。
接下來的志愿者是一位音樂老師趙宇。他坐在實驗艙里,按照要求想象著一段自己創作的鋼琴曲。實驗艙外,音箱里傳出了斷斷續續的音符,雖然旋律有些扭曲,但能聽出大致的曲調。
“趙老師,感覺怎么樣?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沈博士問道。
“還好,就是感覺腦袋有點脹,可能是太緊張了。”趙宇回答道。
經過對趙宇的多次實驗,科研團隊發現,音樂這種抽象的藝術形式在意識投影中的表現尤為困難,不僅音符的準確性難以保證,而且樂曲的情感表達幾乎完全丟失。
“音樂是一種非常依賴情感和直覺的藝術,要準確投影出音樂背后的情感,我們可能需要重新調整算法和設備的參數。”沈博士對團隊成員說道。
隨著實驗的深入,各種問題不斷涌現。有些志愿者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頭痛、眩暈等不適癥狀,雖然這些癥狀在實驗結束后會逐漸消失,但這也引起了沈博士的高度重視。
“我們必須確保志愿者的安全,不能為了追求技術突破而忽視他們的健康。暫停實驗,全面檢查設備和實驗流程,看看是不是哪里出了問題。”沈博士果斷地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