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似于一臺量子計算機的‘宕機’,但卻是發生在我們的大腦中。”
“直接的后果,是神經元網絡瞬間失去所有量子關聯性,計算能力歸零,陷入‘熱力學混沌’的空白狀態。”
“至于恢復,需要長時間讓系統‘冷卻’,重新初始化量子態,恢復相干性,這個過程,一般會持續半個小時左右。”
礫巖眼睛一亮:“半小時?這個初始化過程,具體的身體狀況是怎樣的?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嗎?”
“個體會陷入一種植物狀態,但并非昏迷,而是所有高級認知功能暫時‘下線’。”
“生理體征平穩,但對外界任何刺激,比如光、聲、觸、痛,均無反應。”
"至于大腦活動,并非平坦,而是一種高度同步化的低頻慢波,類似于深度無夢睡眠,任何外界輸入都無法打破這種模式。”
聽到這里,礫巖已經按耐不住了,追問道:
“那么,有哪些情況是可以導致‘過載’的?”
“嗯,經過我們長久的測試,一共有三種情況。”
“快說說,我等不及了。”
“第一種,叫做認知與信息過載類,”
“直視知識深淵、無限遞歸自指、同時體驗多重現實,都會引起認知與信息的過載。”
“都是什么意思?”礫巖聽得云里霧里。
“直視知識深淵,意思是第一次理解一個宇宙級真理或的完整證明過程。這類信息包含的邏輯深度和關聯性,足以瞬間建立無數新的神經連接,導致量子相干態指數級增長直至崩潰。”
“無限遞歸自指,指的是進行‘意識的自指’思考,例如,思考‘我正在思考我思考的過程’的無限循環),這種遞歸會迅速消耗完所有認知資源,引發邏輯悖論旋渦,導致大腦死鎖。”
“同時體驗多重現實,指的是使用技術設備同時接入多個概率分支的現實或平行宇宙的自身視角。海量且矛盾的感官信息流會迫使大腦嘗試進行無法完成的整合,瞬間超載。”
“過,直接講下一個類別。”礫巖毫不猶豫道。
“第二種,叫做社會與情感聯結類。”
“這個類別下,我們發現,群體意識融合、見證歷史奇點、極致的共情災難,都會導致過載。”
礫巖搖搖頭,這一聽就沒法簡單實現:“第三種類別呢?”
“至于第三種情況,我們稱之為感官與藝術沖擊類。這個類別比較簡單,就兩種情況。”
“我喜歡簡單的,能不能詳細點介紹下。”
“可以,第一種情況,叫做終極美學震撼,比如,目睹一顆恒星以精確的幾何結構坍縮成黑洞的全過程;或聆聽一首基于宇宙常數譜寫的、由整個星系引力波演奏的交響樂。藝術的純粹性與物理規律結合,產生無法抗拒的神經共振,最終引發能量爆發。”
“你們拿觀看黑洞坍縮作為消遣?用宇宙常數來寫曲子?”礫巖只覺得大開眼界。
“是的,要不要我給你描述一下具體感受?”塞內卡大方道。
“算了,第二種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