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號,輕微結構損傷,無大礙。”
“丹霞號,也存在局部結構損傷。”
礫巖這才暗暗松了一口氣。
劫后余生的慶幸感彌漫在艦橋。
損傷報告顯示,艦隊雖然受了些“皮外傷”,但核心結構和動力系統完好,堪稱奇跡。
然而,慶幸很快被一種更深層的、混雜著困惑與難以置信的情緒所取代。
剛才那違背物理常識的負物質轉移速度,如同幽靈般縈繞在每個人心頭。
短暫的沉默后,終于有人忍不住開口,是瑾,他的聲音通過AR頭盔傳來,帶著明顯的遲疑:
“老公,剛才的負物質轉移。。。。。。按照系統手冊,根本不可能在幾秒鐘內完成,我們。。。。。。我們是怎么做到的?”
這個問題,問出了所有艦長和核心船員的心聲。
也只有瑾敢第一時間發出質詢。
艦橋的幾個船員也忍不住看向礫巖,等待著一個解釋。
操控室的其他成員,也在通訊頻道里,靜靜地等待著礫巖的回答。
如此異常的現象,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范圍。
礫巖緩緩轉過身,他的臉色依舊有些蒼白,但眼神已經恢復了平時的深邃與平靜。
他掃視了一圈艦橋內充滿疑問的面孔,并沒有直接回答技術細節,反而用一種略帶感慨的語氣,對著麥克風緩緩說道:
“你們都知道,每一艘銀聯的星艦,從龍骨鋪設到最終服役,都傾注了建造者的心血與智慧。它們不僅僅是金屬和能量的集合體。”
他頓了頓,看向眼前的主屏幕,目光仿佛穿透了屏幕,看向了日蝕號艦體深處。
“在漫長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有些人相信,這些偉大的造物,會逐漸孕育出屬于自己的‘靈性’——一種維護自身存在、保護艦員的本能。古老的船員們,習慣于稱之為‘機魂’。”
“機魂?”瑾低聲重復了一遍,這個詞匯帶著某種古老的、近乎迷信的色彩,與礫巖以往高度理性的科技形象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