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礫巖用意念啟動了不周號的光學傳感器。
并且把探測方向,調整到索拉姆星此刻所在的方向。
他迫切地想看看,自己此行的終點,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視野里一片黑暗。
光照度太低了?
礫巖把光敏感度直接調到了最高,再次刷新圖像。
誰知道一看之下,礫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眼前沒有星空。
沒有熟悉的、點綴著鉆石般星辰的黑色天鵝絨帷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無法用“景象”來形容的存在。
怪異的幾何沖擊感,讓礫巖呼吸都差點停滯了。
視線中央的那顆恒星,該是這片星域的主宰,此刻卻被包裹在一顆巨大無比的、嚴絲合縫的網狀“巨蛋”內部,沒有一絲光線透出。
而從恒星外部這顆“巨蛋”延伸出的巨大纖維束,蜿蜒縱橫,編織成一張復雜到令雙眼發脹的立體蛛網,一直蔓延到視線所能及的極限,將所有的行星、小行星帶、星云殘骸統統納入其龐大的體系中。
這些纖維束,呈現出生物筋膜與晶體結構的混合質感,表面坑坑洼洼,布滿毫無規律但又呈現出無可名狀的規律感的突起。
與此同時,艦船的外部的麥克風,捕捉到一種低沉、恢弘的“聲音”,并非通過振動傳播,而是結構本身在引力波頻段上的呼吸——一種星系尺度的能量潮汐律動。
潛意識告訴自己,這不是冰冷的金屬造物,因為他能“感覺”到它的生命活性。
礫巖操縱光學傳感器,將局部圖像放大,礫巖看到了巨大的膜狀結構,正在如肺葉一般的緩慢舒張與收縮。
而不知名的液流如同發光的淋巴液,在橫跨數萬公里的脈管中有節奏地涌動。
他甚至能觀察到一些區域在進行緩慢的、規模堪比星球級的自我生長與形態重塑。
這不是一個人造結構,而是一個活體生物。
一個將恒星作為心臟,將行星作為細胞器,將時空作為神經網絡的神級生命形式。